分类: 写意散文 |
并迷惑的。此刻,就仿佛那个血淋淋的场面全都展现在了我的眼前
一样:泰国曼谷,一个野生鳄鱼观赏园里,正当人们在兴味盎然、
近乎忘我地观赏着那一百多条大鳄鱼的精彩表演时,谁也没有注意
到,一个去意正浓的身影,正在作着最后的徘徊。很显然,她不是
去观赏的,她没有那样的好心情……就在观赏者的欢呼声一浪高过
一浪、再一次推向高潮、模糊了一切的时候,她纵身一跃,投入了
鳄鱼的怀抱——显然,不是去表演,而是去赴死——早就饥饿了的
鳄鱼也毫不客气,二话不说便以最快的速度将她年轻、鲜艳的身体
撕成了碎片,碎片的碎片;眨眼之间,她也便被分食得一干二净……
整个过程中,那名青年女子没有一句呼喊,没有一声哭泣,就像是
一个梦。也可能是,她早就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不止一次地喊过、
哭完了吧?最终发现没有一个理会她的,拿她当回事儿的,把她放
在心上的,关心她的灵魂的绞痛的,她才不得不选择了这里。鳄鱼
果然没有让她失望,没有像别人那样嫌弃她——不仅没有丝毫的嫌
弃,甚至还对她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当时正值2002年8月11日,
是一个周末,又是中午,游人如织,曾有许多的好心人试图将鳄鱼
群驱散,从而让她逃脱死亡的嗜血成性的巨口,但没有成功。20分
钟之后,当几名饲养员将那名青年女子血染的衣物捞上岸时,在她
的钱包里发现了她的遗书……据这个野生鳄鱼观赏园的一位负责人
说,为了保护好游客的生命安全,他们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采取
了很多的措施,但对于诸如此类的自杀行为,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觉得任何措施都无济于事。他还说,在最近这几年里,这里的鳄鱼
池好像成了曼谷的一个自杀胜地,每年都有二三人毅然决然地从这
里踏上不归之路……看来,自杀意识一旦形成了,受其支配、尾随
其后与之相伴的自杀行为一般来说是很难阻止得往的。连上帝都阻
止不住的死亡,谁又能阻止得住呢?
我无从知道,那位泰国女子心中的阴霾是何以形成的,何以让
那些阴霾一再地聚集最终不得不落下那场死亡的暴雨……我无从知
道。但无论怎么讲,从哪个角度去讲,那样的暴雨都是每一个生命
不愿看到的。那样的“勇敢”,也实在是过于残酷了。为什么就不
能拿那样的“勇敢”来对付死亡的围追堵截呢?难道,鳄鱼的怀抱
比爱人的怀抱还要温暖吗?死亡的怀抱比梦想的怀抱还要可靠吗?
也许,一名善良的青年男子正在深深地爱着她,还没有来得及向她
送去早就选中了的玫瑰,她就急匆匆地去了,把他的心也带走了……
如果,她是我的身边的一位朋友,我又觉察出了她眼睛中越来越多
的云翳的话,我当然就会这样劝她了:死亡的怀抱是每个人都有的,
跑也不掉、抢也抢不了去的,何必要那样心急呢?……就是她心事
重重、听不进我的劝说,我也会想方设法把她倔犟的身影挡住,然
后硬硬地用我爱心的大拖车把她拖回到明亮的地方去的。只可惜,
我们,都只能抱一声无可奈何的比当年中国红军长征的路线还要长
上一百倍的叹息了!
或许,她有许多的苦难,只有死亡才能帮她彻底地解脱?可是,
谁的生命没有遭受过苦难的围剿呢?正如叔本华在他的《世人的苦
难》一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苦难不是生命的旨趣,我们的生命
肯定就会完全丧失方向。世界上到处都是无边的苦海,苦难源于生
活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和贫穷,认为苦难毫无意义,仅仅视苦难为命
运的摆布,实在荒诞。毫无疑问,每一次不幸降临的时候,仿佛都
是闻所未闻的;但总的来说,不幸是常事。”既然苦难无处不在,
不幸又是常事,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懂得些去与之周旋、与之抗争
的艺术呢?为什么?是脆弱在拖着我们的后腿,还是懦弱在捆绑着
我们的手脚?也可能是,她中了有些学说的毒:通过死亡接近的天
堂比通过活着接近的天堂更迷人?也可能是,她产生了这样的一种
错觉:只要踏上了死亡的魔毯,就会飞向任何一个想去的乐园?也
可能是,她像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所认为的那样:“死就
是新生,死了的人并不真的就是死了……当我们自以为活着的时候,
我们已经死了;而我们死了的时候,却还活着”?佩索阿还在他的
另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一些听起来似乎更为重要的话:“我们应该
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给命运洗洗澡,像更换自己的衣装一样,
来改变一下我们的生活——不是为了保持我们要吃要睡的一条薄命,
而是出于我们对我们自己无所作为的尊敬,这就是正式叫做洁身自
好的事情。”她听到了吗?也许,她在人间再逗留上哪怕是几分钟,
她就会清清楚楚地听到了。如果听到了的话,也许她就会立马改变
原来的方向了。
与死亡早早地就签了约,而且总是在想着去践约的事儿……我
真的是不知道,该为这样的姐妹弟兄哭,还是笑。他们的不能让我
理解的死,早已把我的心灵彻底地打碎了,我不再是我了,完完全
全地变成了一种叫做叹惋的物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