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意散文 |
一位半生不熟的朋友打电话过来,对我说,我从报纸上看到,
最近有一本叫做《XXXX》的书特别畅销,正在被许多的媒体炒
得炽热,不知道你读过没有?我说,没有。他十分认真地说,要不
要我去找一本来咱们一块儿读读?我说,不必了,我没有兴趣。接
下来,我还十分耐心地对他说“我没有兴趣”的种种理由,既然是
“畅销书”,又是炒得烫手的书,就不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大的功夫
去找、浪费那么多的精力来读。不然的话,就会烫伤我们的手,自
己给自己找难看,找罪受。有这些功夫这些精力,我们干些什么不
好呢?比如坐在沙发上喝喝茶、躲在床上听听音乐、站在阳台上看
看月亮、走在马路上散散心……以前我没有读过,今天我也不会去
读,明天我就更不会去读了。一句话,我不喜欢畅销书。他问我,
为什么?我说,在我看来,畅销书都是可疑的,要么是偷机钻营的
怪物,要么是惟利是图的废物。就这么简单。
我对那位朋友所说的,都是我的真心话。现在想来,我当时对
那位朋友所说的,已经算是够客气的了,可是那位不理解我的朋友
却到处对别人说,我这个人太清高太孤傲了,连畅销书都不读……
他接下来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你连畅销书都不读,还读什么书?我
也懒得去作更多的解释了。如果是今天,他再像以前那样问我的话,
我就会保持沉默了。对有的人,有的问题,保持沉默显然是一种最
好的风度,没有比保持沉默更安全也更有说服力的了。即使有很多
的话要说,哪怕是像长江那样奔涌不息、滔滔不绝的话,也只有在
心里说了,也免得心情的船儿再次遇到各种各样的不测。
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特别是畅销书,最好是一本不读。
我讨厌畅销书,这是骨子里的,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事儿。这样说,
好像畅销书得罪过我似的,或者说,是我嫉妒畅销书似的,其实不
然。这完完全全是因为我过去出于好奇所接触过的畅销书无一例外
地都是水货或俗物或脏东西的缘故,是畅销书的品质有问题。土块、
石块、铁块什么的都可以说成是金子,并且,常常地,没有人怀疑
那的确就是金子。这是谁都知道的事实。有的人就是利用了这样的
事实去举一反三、三番五次地制造“金子”的。“金子”也便莫名
其妙地流行起来、永不短缺了。还是让我来具体地说一说吧——
有的著书人,想出名想得发了疯,因此一本破书只要一出世,
就迫不及待地四处网罗“人才”,写消息,写评论,开新闻发布会,
开作品研讨会,在报纸和刊物上,在电视和电台上,大肆渲染,狂
轰滥炸,直轰得人们晕头转向,直炸得人们眼花缭乱,最后,人们
也便不辨东西不识南北了,也便把他的破书当成了好书,当成了好
书的好书了。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还不成了所谓的畅销书?
有的出版社,想发财想得出了窍,因此只要是能迎合和满足人
们的某种心理、某种意识、某种需求、某种刺激的,哪怕是平庸的、
低下的、病态的、肮脏的,也在所不惜,就像是逮着了宝贝似的,
忙忙地斥巨资进行形形色色的包装,请各界名流进行连篇累牍的宣
传,包装来包装去,宣传来宣传去,一本所谓的畅销书自然也便应
运而生了。
畅销,只是意味着受众的数量比较多而已。而绝大多数受众,
或是因为盲目选择了那本书,或是出于好奇选择了那本书,或是由
于跟潮、追风、从众、无知选择了那本书……又有几个是被书本身
的魅力征服了、真心实意地喜欢它才选择了它的呢?我敢说,因为
这个原因才由衷地不得不选择了它买下了它的,连百分之一都不到。
这样说来,一个“多”字,也便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了。
再说了,就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我也未必就喜欢,就一定要去
读的。我为什么要跟着别人去打转转儿、跟着别人去凑热闹呢?我
这人生性最不喜欢的大概就是凑热闹了,往往地,见了热闹,我就
像见了瘟神似的,总是惟恐躲之不及……别人的眼光又怎么可能代
替我的眼光、别人的审美又怎么可能代替我的审美、别人的判断又
怎么可能代替我的判断呢?真知早就教给了我,用“别人”来作为
衡量一切的尺子,是非常不牢靠的,甚至是可怕的。
一般地来说,好书都是不畅销的。可能是长销的,但肯定是不
畅销的。长销是因为它的品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真正的同道的认同,
畅销就完完全全不是这样的了,就是它的品位之外的一些因素了。
我还想说的是,那些整天地只是满足于在畅销书中采蜜的人们,
到头来,肯定就会发现,自己是没有脑子的,自己好不容易采来的,
其实根本就不是蜜,而是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甚至是毒素。
因此,每当看到报刊上的那些“畅销书排行榜”,我就觉得很
可笑;每当看到那些所谓的畅销书堂而皇之地登入“中学生必读”、
“大学生必读”之类的书里,我就觉得更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