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出国去过日本、美国、澳洲,到国外第一个感觉就是干净。空气没有污染是一个方面,街道、公共场所几乎看不到灰尘,更不会看到垃圾遍地的场景,也找不到满天飞的方便袋。如此干净的环境却很少能看到清洁工人,这些地方的环境主要靠保持,而不是打扫。
可是在国内,在我们周围垃圾遍地,方便袋满天飞似乎是中国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的正常状态,只有在北京的长安街,会看不到一片树叶。可在国内不管是大江南北,随处都能看到清洁工人忙碌的身影。
许多年来为了维护城市环境,城管与小摊贩之间矛盾甚深。近年来为了建设和谐社会,舆论普遍同情处于弱势地位的小摊贩,对城管群起而攻之,小摊贩又开始出现在我们周围。但他们在给民众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人不得不忍受肮脏不堪的环境。市民买菜时就不得不经常需要踩着各种菜叶、烂瓜果前行,到了晚上摊贩离去后,地上更是留下厚厚的一层各种菜叶、瓜果皮核,真有些让人无法下脚。街道上只有早晨环卫工人刚打扫完的那一段时间走在街道上,才体会到一会儿干净环境的舒适感。还有许多烧烤、大排档,曲终人散后,地下留下一层厚厚的油污,路过的人不得不忍受长期积累下的这些油污散发出的腐臭气味。
上海世博会是国人引以为傲的一次难得的盛会,在世博园里可以看到大量的环卫工人维护世博园的环境卫生,一般的公共环境都很干净,地上很少能看到垃圾,也能看到大多数人都自学地把垃圾送到垃圾桶中,而不是随手丢弃。然而,许多需要长时排队的区域内,由于采用蛇形队,在蛇形队中间部分白天无法打扫,只要到了下午三点以后,队伍间的隔栏下,便开始逐步堆起食品包装、饮料瓶等各种垃圾,特别是需要长时排队的地方,垃圾多到了惨不忍睹的境地。每当看到地上这些垃圾,总不免让人想起在日本奥运会主体育场赛事结束,几万人退场后,找不到一个纸片的故事。
还有在博友张亿博的博文中有一篇《小渔村中的“凌云阁”》曾提到在福建一处本应是一个美丽的小渔村,却由于村民对周围环境的与其说是恣意破坏,不如说是见怪不怪的不爱惜,显得破败不堪。只有一家略微对居住的外墙稍加修饰,种了点花草,便大不一样。这让我想起常看到的爱琴海边的希腊风光。可以说也就是山脚下海边的普通的渔村,只是由于每家每户都把外部环境收拾得干净典雅,便成了举世盛景。
如果到我们许多人的家里,会感到各家各户都是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可我们怎么能忍受公共环境如此的肮脏不堪?公共环境同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有许多人处于公共场合的时间要多于在自家的时间。提高公共卫生水平需要靠每一个在公共环境的公民自觉保持,而不能靠国家雇佣大批的清洁工人来打扫,尽管这样可以扩大一些就业。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吃在环境卫生方面也表现出中国人的劣根性之一。
单纯就事论事地提出解决办法并不难,找一群下岗女工,戴上袖标,看到有人随手扔垃圾就上前罚款;要求每一个摊贩都准备一个垃圾袋,将自己的垃圾都收集到垃圾袋中,不许掉在地上,发现谁地上有垃圾就罚款;搞新农村建设,让各家都刷上白墙,墙根要求必须种花草,否则罚款,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做事已经习惯了一阵风,过一段松懈下来,便又回到了老样子。
要改变我们公共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同样需要进行综合治理。首先树立公民意识不但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需要,也是创造美好公共环境的需要。所谓公民意识表现在公共环境上,就是不但要宣传环保,更要从小事上做起,不但不乱丢垃圾,还要看到公共场所的垃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主动清理。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爱护公共环境为荣,破坏公共环境为耻的观念。对于许多人已经养成的乱丢垃圾的坏习惯,就要通过立法的方式进行罚款、做义工等方式的惩罚,这方面新加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但要持之以恒,不能搞运动、一阵风。我们博友也可以把各种公共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在网上暴光,引起公众的注意,提高人们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
其他相关文章精选:
可否成立好人倒霉救助基金
国家应实行校园方责任强制保险
如何培养科学素养?
发展别再是硬道理了
社会对四逃犯应负什么责任
我看房价
二十九岁市长惹争议——诚信缺失的又一代价
难得的真学真信
高考舞弊之道听途说
诚信的缺失让我们付出巨大成本
城管有什么作用?
再说医改
我也聊聊医改
我也说中国人为什么活得那么累
GDP≠财富
我看冯小刚
别总向后看,好么?
保险知识(4)
保险常识(3)
保险常识(2)
保险常识(1)
目前的发展道路必须改变
火车大提速的另类随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