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根筋的人不能做环境设计师
(2010-03-14 12:36:30)
标签:
建筑第三类接触设计师营销体系戴欣明中国杂谈 |
为什么一根筋的人不能做环境设计师
戴欣明三大观点推进室内设计走向革命性节点
——三个小主题演讲变革中国环境设计业(一)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欣明在中国最高级别的设计沙龙上演讲实录。
背景:
2010年2月27日戴欣明在全球第一大设计师网站中华室内设计网做题为《“学+术”是第三类接触》、《品牌经济时代设计需要网络平台》、《房价、城镇化与室内设计师机遇》的小主题演讲。这是其中两个小主题演讲。
在2010年的春天,聆听来自中国室内设计界高端盛会的第一阵春雷……
2010年2月27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与中华室内设计网联合举办的“2010年四校四导师环艺专业毕业设计实验教学暨中华室内设计网优才计划奖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中华室内设计网新址——深圳市福田区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内举行。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王铁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曙旸教授、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彭军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副主任张月等国内设计界权威专家莅临深圳,与本次活动特邀的十位“设计实践导师”——来自深圳的顶尖室内设计师们,一起见证了本次活动的启动。
“四校四导师毕业设计教学交流活动” (以下简称“四校四导师”活动)是学界和室内设计行业的一次先锋探索,由四所国内著名高校与中华室内设计网联合主办,活动打破了多年来各院校间的隔墙,从过去只是在专业教学信息上的交流,转变为直接交叉指导本科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毕业设计更加深入,同时也使学生们从多方向感受不同院校的人文和专业理念,让四个院校相互之间都能有一个更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平台。
为什么一根筋的人不能做环境设计师
戴欣明三大观点推进室内设计走向革命性节点
——三个小主题演讲变革中国环境设计业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欣明在中国最高级别的设计沙龙上演讲实录。
【主持人】下面要介绍的一位是中国著名的社会财经评论家。
春节前这位评论家的观点:“精英论”、“6万论”、“工资论”——暨“三论”在全国引来超过4000多万人的热议,其中对其“6万论”观点,深圳投资客鼻祖开出1000万人民币豪赌其观点,被誉为中国专家最贵观点,他是当今为炙手可热的、有着多学科背景的著名学者、策划人;他既是经济学者、社会学者、管理学者、营销学者、人文学者,特别要说的是他还是设计师。他就是戴欣明先生!
下面有请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运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欣明博士。
【主持人】我们现在请戴博士发表高见。
■《“学+术”是第三类接触》
【戴欣明】不是高见,一点经验之谈。我认为这个“学”+“术”,实际上是一个第三类接触。实际上我们在座的,我们有三类人,一个是在学院的教授,我们的老师。第二类人是一线的设计师,很多人都是主笔设计师,实际上我应该是代表了第三类人,我现在应该说不叫设计师,我应该叫设计策划师。
为什么这样讲?就是说我现在基本上很少主笔,但是很多设计,就是数不过来的设计是跟我有关的,实际上我变成了一个设计策划师。
【戴欣明】我这里讲个小故事,为什么说是第三类接触,之后提出我的观点。
大概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朋友,一起做室内设计。我就随便问了他一下。因为当时不像现在有网络,有这么好的老师,有前沿的顶尖的这些设计师,你可以跟他们学习,当时没有太多学习的途径。途径在哪里?我说看电视,这个朋友我就问他,我说你看电视的时候,你能不能把故事情节和后边的环境背景分开?他说我没想过这个事,那我试一试能不能分开?他过了几天来跟我说:“我分不开,故事情节吸引我。”他是学设计的,做设计师的。我给他下了一个结论,我说你不要做设计师。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是一根筋。(大家笑)你不能把一个思维扩展了,比如说你同时在看情节的时候,同时在看美女的时候,同时在看环境,因为你是室内设计师,你从哪个角度去学室内设计呢?因为当时的确没有那么好的老师,特别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在我86年大学毕业的时候,那时候什么叫室内设计?我们就是有机会去跟你说,这里有一个三星酒店,这个设计就给你设计了,我还搞不清楚怎么回事,那你设计吧。
【戴欣明】后来,这个人他的确也听了我的话,今天他已经不是室内设计师了,他已经是一个老板了。他已经是十几亿身价的老板了。他如果做室内设计师,我相信他到现在他也还是一个可能非常普通的设计师,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说如果我认为你设计师只是一根筋的话,就应该去赚钱,赚钱就是一根筋。(鼓掌)
为什么说我们说很多的这种叫做没读过书的人,他可以赚钱赚得很多呢?就是我们说包工头也好,或者什么。他们就是一根筋,就是钱把一切事情搞定。“只要钱能搞定的事情,就不是事情。”《蜗居》里一句名言是吧?
【戴欣明】所以说现在来讲的话,我认为这个为什么是第三类接触呢?我们就是说,要把这个设计师培养出来,实际上我认为,刚才童志雄说了一句话“书法的功夫在书外”,实际上我认为以我的经验而谈,刚才我说不能说“高论”,以我的经验而谈,实际上室内设计真正的精髓,我们说提升,你什么时候叫设计师了?就是你把设计以外的事情了解得非常之透。比如说我曾经在九十年代初期,有这么一句话,设计界流传比较广,我说一个设计师要他设计五星级酒店,我们一定要让他去住,如果他没有住过五星级的酒店,没有这样的体验,或对五星级酒店这种服务各方面都不清楚的话,他说想把五星级酒店设计好,这个能设计好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就是零。
【戴欣明】在2003年的时候,有个公司,就是我领导的大型集团公司,我做那个叫做室内策划,当时策划深圳地铁一号线。到机场是一号线,我给它命名了一个故事,叫“春天的故事”。我们去竞标,可能当时建筑装饰集团也有,因为特殊情况给你们中了九个标(当事人在座),给我们中了三个标……对,三个是移到你那儿去的。……对,是有个特殊情况。当时就是说,我做一个设计师,我说你要设计地铁,一般要把这世界上最好的地铁,或者说最早的地铁,你一定要去看过,所以说我们就在这方面,实际上花了很多钱,让他们去国外去看人家的地铁,看人家的地铁是怎么运营的?看人家的地铁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认为,如果说一个好的设计师,真正能成为一个设计师的,我认为要把很多的功夫下在以外,因为设计很多的问题,你能不能成为一个设计师,就是说天才很重要,我记得我当时是八十年代上大学,那个时候大家感觉到天才很重要。爱迪生有这么一句话说“1%的天才加上99%的努力”,那这里边,咱们中国人在宣传的时候,这里就是句号,实际上这是分号,还有一半。只有那1%的天才是要的,但是我们在宣传的时候没有了。这句话现在又被原版的翻译出来了,因为现在很多人的英语水平不错,直接把人家的抓过来。一看原来是这样子——天才很重要的,但是现在这种扩招的前提下,说天才的比重有多大?这个实际上说白了是个问号的。很多人,并不能成为大师,也不能成为品牌设计师,只能成为一般的设计师。或者说现在一般设计师的比重,成为一个金字塔,这个金字塔底部的这种一般设计师非常之多。
【戴欣明】那真的能成为这个品牌设计师,或者是大师的,我认为还是比较少的。那当然我是很欣慰能看到在咱们这个中华室内设计网中聚集了这么多设计师和大师,这是一个很好的征兆。就是说我能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学”+“术”实际上是第三类接触。这种第三类接触就是我们走向社会,你可能,比如说,当年我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已经做非常之多的设计,那时候我认为自己很牛。那后来我就引用一些概念,比如说设计需要跟经济放在一起,和营销放在一起,你会发现有个特点出来,就是你很容易解读,人很容易中标,你很容易知道人家在想什么。
【戴欣明】你比如说我们不知道人家的营销体系是什么?比如说我们很多设计师,现在设计人家的楼盘,很多不中标,原因是什么?你不知道人家的营销体系是什么?你在人家营销体系以外,因为房地产应该是上游,我们设计是它的下游,但是如果说我们反过来这样做,你能把它这个营销体系,就是它有给你的营销体系,或者他没有给你,或者你没有做出营销体系,你完全强迫于他,我们现在完全是这样做的。那好了,你做这件事情非常之容易。实际上这种功夫,完全不是在于设计本身的,我认为可能就是你其它的能力,这种其它的能力练就的话,我想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这是我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