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永远是专业中的内行
(2010-05-17 14:34:22)
标签:
教育 |
学生尊敬教师的另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是教师对本专业精深的学术修养,如果一名教师在专业方面走在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在专业授课上让学生叹为观止,学生被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所深深吸引,并有可能由此引导学生走上专业之路,这种大师级的教师,或者至少是“名师”级的教师是理想化的。然而,我们很少有教师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但是,要求所有高校教师是本专业的内行,这一点应当毫不过分。我们不要求中学教师更不要求小学教师做到专业内行,但是高校教师必须是专业内行。这应该设定为专业底线。
所谓专业内行是指,教师能够对专业内的绝大部分问题了如指掌,能够回答学生所提出的绝大部分专业问题,即使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问题也能向学生提供相应的有价值的参考文献或国内外从事这种问题研究的学者名单。一个专业内行还应该在本专业内的某个研究方向有较深的造诣,其标准是在这一研究方向有过较为突出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至少受到研究同行的认可,其研究成果被同行正面引用或得到正式的正面评价。一个专业内行至少在下面的形式中得到体现(用以下标准要求副教授毫不过分):
1)在某个研究领域内至少两篇相关内容的研究论文发表,论文载体至少为公开发行的正式学术刊物(或被期刊网收录,内部资料不在此列),并且其研究成果被正面引用,引用率应接近该学科论文引用率的平均水平;
2)不止一次(平均至少三年一次)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研讨会(全国或国际)并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并且其会议论文至少被收入会议论文集;
3)被其他国内外高等院校邀请做公开专业学术报告,听众中必须有专业人士,至少是专业学生;
4)其研究成果受到专业学术组织的奖励,如学会所授予的论文或研究奖。
5)在专业网站学术论坛上注册有稳定的ID,并张贴过接近所有ID平均发帖量的学术性网贴。
6)至少担任并胜任一门研究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其他凡是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所获取的任何所谓的学术标签均不应成为衡量一位高校教师学术水准的标尺。例如是否为某些专业学术组织的副会长,常务理事或理事等名头,或是否为教育部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是否主持市或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否为某些论文集的主编或副主编;是否为国家级名师,甚至是否具有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所有这些都可能通过某些不正当的行政手段获取,而且所有这些将在我们以上列举的那些实实在在的学术贡献面前显露出真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