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应韩少功(6)

(2006-11-07 12:39:23)

韩先生回应的第六点是所谓的“语言霸权”,韩先生说:
金先生搬出了索绪尔,强调口语先于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等等。这可说是部分的真实。但据我这个行外人所知,索绪尔只是针对欧洲的语言状况作出理论总结,曾明智地指出汉字是另一码事,这个符号(指汉字)却与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1916)从那以后,著名哲学家德里达(J·Derrida)、著名语言学家哈里斯(R·Harris)等等,都对索绪尔的语言中心论进行过激烈批评,更反对仅仅把文字当作语言的书面符号。我国的第一部普通语言学著作的作者胡以鲁先生,对中西文字的区别也有清醒看法:(汉字)缘何而自然发生乎?曰绘画也而适于用,习用之而形态简略,遂发达而为文字耳。故吾国文字发生之当时,代表事物之本体,非直接代表声音也。1923)再举个日常语言的身边例子,就说一、二、三、四吧,这些字在全中国各方言区范围内一字数音,一字数十音,那么这些字是对哪一种语音的记录?能记录得过来吗?中国人常见的读别字现象,难道不也是知字不一定知音的文字主导法则(笔者语)在显现?
 韩先生以上所有的论述对反驳“语言先于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这两个命题都是无效的。即使中国各地的人对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即使韩国人和日本人对同一个汉字发不同的音,这也无法推翻上面的命题。世界上现存有大约5000种左右的语言,大部分语言没有文字,所有文字都是在语言之后发明的。例如韩国语本来就没有自己的文字,以前大量借用汉字甚至汉字发音,后来才发明了hangul拼音文字。这是语言学的基本常识。因此,韩先生的反驳无效。不是我有语言霸权,这是语言事实的“霸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