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人不等于知识分子
文人不等于知识分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75
  • 关注人气:2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韩少功先生回应的回应(2)

(2006-11-05 09:46:26)


韩先生回应的第二点是有关“全文”,他说:
金先生批评我演讲的“全文”,这不是事实。他所提到的《文汇报》刊载部分,只是编辑做的演讲摘要。演讲的全文发表在2005年的《天涯》杂志,收入我的《大题小作》(2005)一书,并在很多网站刊载。如果金先生看过全文,有些问题可能就不会提出来了。比如他有一大段强调英语中也有成语,这其实是我早已说过的。我在演讲全文中只提到汉语(再次约定:指汉语文,主要指汉文)历史悠久,几千年没有中断,所以成语的存量特别巨大,形成了汉语的相对特色之一。其实这是译员和译家们大多能感受到的事实。 


 《文汇报》并没有说明另有全文,况且,这篇文章署名作者为韩先生(想必韩先生应该得到稿费,应该对此文负责,不应该把责任推卸到编辑身上)。实际上,就“汉语”和“汉字”两个概念,不看全文也知道这两个概念在韩先生的演讲中是不加区分的。这与是否全文没什么大关系。不是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即使我看过全文,汉语和汉字的概念问题也同样存在(我今天已经找到了全文,问题完全相同)。韩先生的原文明明说汉语“形成了成语典故的巨大储存量,其他语种无法与之比肩”,所以我批评他说,“不知道韩少功先生懂得多少语言?你怎么就知道其他语言中就没有成语典故,或者成语典故比不上汉语?说这样的话,你调查过吗?你说汉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故事,这种现象在英语中也多的是。”韩先生原来是说其他语言无法与汉语“比肩”,现在成了“相对特色”,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