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随笔 |
仁者之声音
——谢馥馨老人之《自由诗薄》读后(代序)
在一个仲夏之夜,同为我的大学同学的一对夫妇给了我一本耄耋老人谢馥馨的名曰《自由诗薄》的诗集。我怀着十分敬賞的心情读了老人的诗集,感觉于炽热的夏日送来一股特有的清凉,使我精神为之一爽!
我掩卷想望:在美丽的盘山脚下,在爬满紫青藤和长满蒲柳的小院落内,有一个银发银髯的老人,每于夜晚青灯之下,或揽卷饱读,或捻髯沉思,或奋笔疾书,把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悟化作一首首小诗。老人身体虽然老了,但思维敏捷,精神矍铄,那一对厚厚的老花镜片下闪耀着的是仁者又智者的光芒!
老人叫谢福宽。由于心性高洁、傲岸不群,且平生喜爱芝兰之香气,老人特意为自己起了个笔名:谢馥馨(别号五十五画老人),——兰芳馥郁,馨香沁脾!
老人少时上过私塾,青年时投身行伍,后又做过文秘,当过编辑,可谓经历曲折、阅历丰富。多少年来,老人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悟透了人生,同时也造就了他开朗豁达的心性。老人举手投足具仙风道气,嬉笑怒骂皆是诗文!
老人的诗文多而且杂。我通读了老人的诗文。为加深理解,我还对部分诗文进行了诵读。读后,萦绕在我耳边的似有风声,雨声,雷电声,海江之波涛声,刀剑之撞击声和勇士之厮杀声;同时也似有农庄之虫叫、小河之蛙鸣。我认为,从内容上讲,其诗文可分为写景抒情类、托物咏志类、因镜感怀类、以事明理类——未经老人首肯,再加之才拙笔疏,我不便在此将诗文一一归类——其大部分诗文激浊扬清,愤世嫉俗,感悟人生;而有些诗文则钟情山水,快意生活,读来情趣盎然。从形式上讲,其诗文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五、六十年代的诗文多是讲究平仄、对仗、用典的格律诗,且韵文水平较高;到了八十年代以后,其诗文不再受格律的限制,正如他本人在《诗论》中所说“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自由发挥,信手拈来,出口即诗。可见老人参透了人生!
无疑,谢馥馨老人的诗文和品行令晚辈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