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健身养生 |
练气功,可祛病,可强身,可延年,其好处不一而足。但练气功时要注意出偏的问题,即俗谓“走火入魔”。出偏差是很危险的,轻则失眠、厌食、精神倦怠;重则气血瘀积,甚而至于瘫痪。
但练气功者决不要被出偏吓倒,要坚定地练下去。其实,练气功出偏,正好说明了气功的有效反应。出偏差后,或请高明的气功师予以纠偏,或自我导引,检查练功中有哪些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自我疗治。
笔者就自身体会及参考有关资料,谈一谈气功防偏和纠偏的问题。
一、不可“着意”。意念不可过重,妄念不可存。有人练功不久,就盲目地追求气功效应,追求幻觉;身上刚刚有了气感,就想意领“三关”、“通任督”,妄想打通大小周天。拼命去意守某个部位,结果使气机紊乱,精神萎靡,心跳不止。应该认识到,气功有它自身的规律,经络顺通,要从气功锻炼中自然形成,不是意念一到,就会一蹴而就。所以,在练功中,意念切不可过重,要似守非守,不守实守,松松静静,平平和和,顺其自然。
二、练功时不可受惊吓。尽量在环境优雅,空气清新,无人干扰的场地练功。别人不知道你在练功,或喊叫或拍打或逗笑于你。此时你正在意守当中,或进入超然境界,猛然受惊就会使气机紊乱,未及收功而辍,此为出偏。防偏的方法,除了使无人干扰外,在练功时可给大脑一个安全预防信息。这样即使受惊,问题也不大。所谓安全预防信息,就是在大脑中想:有人喊叫我不怕,反而意守得法,入静得更好;多大的声音都与我无关,我绝对不会被它所干扰。我要若无其事地继续练功,闭目不理。这样就可防气机乱窜,达到内固精神的目的。
三、关于吐纳问题。初学练功者,呼吸要顺其自然。一般气功,皆舌顶上腭,使任督脉相通,用鼻孔呼吸。舌尖为任脉,上腭为督脉,两脉相通,有如电器的开关。呼吸吐纳为动力,意念为先锋,血液为兵卒,而神则为元帅。在呼吸时,不要憋气、努气,要随着练功进程而逐渐加深呼吸。呼、吸都不可出声,应缓缓而入,徐徐而出。
四、在练功中要防止劳累,感到疲倦应立即收功休息,或做其他动作,以转移因练气功而造成的倦怠。平时亦要注意劳逸适度。不可今日有充足的时间或者很高兴,就练功不止。这样反而会因劳伤内,违反气功锻炼的规律,造成事倍功半或功亏一篑的后果。
五、练功虽然是日日而习,一日不可辍。但要注意:大喜大悲大惊大怒大思不可练功。若练功时,可使情绪稳定后再练。不可空腹练功,饭后亦不能马上练功。否则,练后伤身,心率过速,肌肉板滞,散软无力。
六、练功时要穿宽松衣服,不要紧束腰带、鞋带、袜带,也不要穿过紧或过高的鞋子。遇有天气变化要注意增减衣服。行家说,避风如避箭。不要在风口上练,也不要在风雨雷电和烈日下练。练后有汗,而使其慢慢消退,万不可让风吹着,以免伤身。
七、气功是练真气而泄否气,所以初学者有放屁打嗝的现象。这是好事,但不要过分放纵。因为在排气中,有可能真气也走掉了。不但起不到锻炼效果,且能伤身,日渐虚亏。在练功时要注意提肛,但不可用意过重,否则造成“腹实”、“腹胀”,大便干燥等症状。在忍不住时,可任其自然,随着练功的深入,功夫日增,自可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倡似提非提,出现排气现象,不要害怕,以为真气走漏掉了不得了。要淡然处之,不惊吓亦无所谓。逐渐地控制排气。
八、练功时出现了津液,不可唾弃。此为最使古人称道的“琼浆玉液”。应分三口或四口吞入腹中。否则,也可伤神伤脾伤胃。
九、注意在姿势上不要出偏。要放松,放松不是懈怠,懈而无神;要松而不懈。在练功时要注意自己上下放松了没有。检查一下姿势的正确与否。若不正确,用默念的方法使其归正。初学者有的出现了头晕、头痛、脖子痛、目胀等现象。这些对初学者来说,都是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的。
十、练气功时,要超然物外,羽化自身。要进入一种绝妙、绝美的境界里。虽不可大喜,但要心情愉快,松松静静,平平稳稳,谦谦和和。要想美好的事情。不可念念不忘工作上、生活上、人际上的杂事,苦恼的事。丢开杂念,聚敛精神,潜心修炼,心诚则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