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庆坨纪事(三)

(2006-11-01 16:21:43)
分类: 散文随笔

(三)

 

十年前的王庆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镇南儿子镇北爹。

津同公路原先是挂镇南而过。公路以南并未有多少人家。后来,镇北的年轻人结了婚都到镇南盖房子居住,使镇南发展起来。最近几年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发区是爷,镇北是爹。几年前,镇政府为使“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有地方盖楼,就在镇南靠东划出一片开发区。住开发区的人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出门坐汽车,出来进去洋溢着有了钱的自豪。人家有钱能不是爷吗?这里虽未提到镇南,但谁都会推理出镇南是孙子——说的人嘴上留了德。

王庆坨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买卖人,秤杆子耍得极溜。瓜果梨桃蔬菜油无一不卖,一年四季都在地里和街面上忙活。镇上盛产大豆、花生和瓜子。大豆曾上过广交会,被称为“坨豆”。大豆粒饱色黄,磨出的豆腐极香。花生和瓜子更是仁儿大籽儿多,在天津地区很有名气。镇上的买卖人在“铁驴”式的自行车后架上绑上两个大筐,装满了农副产品,往往天不亮就到了天津卫。日出而去,日落而归。耳朵眼儿里塞进耳塞,半导体收音机里播放的相声敲击着耳鼓。不知是听了相声乐呢,还是赚了钱从心里往外乐。

但很多买卖人是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镇公路两边常可见到大锅沙土炒花生和瓜子。公路两边总是尘土飞扬,往旁边站一会儿就像遭了沙暴。买卖做大了,就买汽车搞批发,整麻袋整麻袋的炒货向外走。到这里,你便常可以见到买者和卖者靠在汽车边儿,就着那飞扬的尘土讨价还价。

靠炒货赚了些钱的人,就不愿每日在烟尘土里过日子了。于是,他们又卖掉了炒锅,开起了自行车厂。

王庆坨镇有大小自行车厂约百家。开自行车厂使他们快速地富裕起来:买轿车,盖洋楼,每日饭店坐上客。有的不愿总去饭店吃饭,就在家中请两个厨师,再雇两个保姆,过着水来洗手、饭来张口的骄奢富贵日子。有的老人一见花钱就心疼,嚷嚷着“要败家呢要败家呢”,儿女们就说:“这才到哪?赚的钱孙子辈儿也花不完呢!”还有的老人睡不惯沙发软床,闻不了暖气锈味儿,儿女们就另盖一套“别墅”,让老人搬了去住。这样的别墅一点儿洋味儿不带,造的是地道的中国古典式的小院落。那些老人们便每日劈柴禾填进灶膛,睡那暖烘烘热乎乎的大炕,在那里终其一生。

    也有几家自行车厂上当受骗的。骗子买车,先几批是付现钱的,且与卖车者烟酒不分,吃喝不论,似乎交情甚笃。待卖车人思想麻痹了之后,他就提出要到秋后再结账。开车厂的人往往赚钱心切,也就认可,把一批批锃光瓦亮的新自行车送去。但到了秋后结帐去取钱时,骗子则跑得无影无踪。有的买车者虽不跑不颠,可就是不给现金。你去讨债,不是说没有现金不能支付,就是说自行车的质量不好而大打折扣。有的竟使起美人计来,老板娘或她的女儿半夜去敲讨债者的门,缠着他上床睡觉,若讨债者意志不坚而中计,讨债的愿望便成了泡影。就曾有一自行车厂老板到处嚷嚷“二十万睡了一个老板娘,太亏了!”。有的只付给讨债者少部分现金,你若想再讨要那部分,就再继续送货上门儿。因而,有不少开自行车厂的人这样地越陷越深,上当的路越走越长,讨债的日子就会越来越难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