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庆坨纪事(二)

(2006-11-01 16:19:50)
分类: 散文随笔

(二)

 

王庆坨镇是怎样形成和发展来的,我无从考据。据说王庆坨曾是僧格林沁囤积粮草的地方。既然能够被看上用来囤积粮草,可见其地理位置是不错的。“坨”的意思是土堆儿。地势高是不易被水淹了的。

王庆坨西南北三面有堤。传说明朝时,镇上出了个有名的大人物,当上了朝廷的翰林。这个翰林姓曹。那时冀中地区常闹水灾。曹翰林为了给家乡做好事,出钱在镇子的西南北三面打堤。结果每闹水灾,洪水都绕开王庆坨走。周围无数小村庄就被淹毁的多。于是,联名状就告到了皇上那儿。曹翰林的势力也是不小,联名状一到,就全被扣下了,皇上并不曾得见。

如今,曹翰林的后代有不少还在镇子上居住,每提起自己的老祖先来,他们中有的就会说:“我们老祖先,那是大文人呢。”说的时候,表情骄傲自豪的不得了。曹翰林的后代有发了财的,有的并不富裕。但不论贫富,一样的爱读书写字,正应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名句。有的外姓人娶了曹翰林的后代嫡孙,两口子每吵架,女人便一句不饶一句如炒豆般地说理。这时男人便告饶,说:“我哪说得过你?你是曹翰林的后代,没理也能讲出理来。”有时两口子刚一开嘴仗,女人也总是说:“我是曹翰林的后代,能怕了你?”

我是无法考据修堤在前囤粮在后,还是屯粮在前修堤在后的。讲的人也不清楚,只是说上辈人就这麽讲的,你就听个热闹吧!

电视里一演《戏说乾隆》,就有人嚷嚷:“乾隆爷还到过王庆坨呢!”

乾隆皇帝逛九沟的事被镇上的人说得神乎其神,有鼻子有眼儿。

九沟在镇西约四五里处,是一条水时断时续长满蒿草野菜的窄巴巴的小水沟儿。据说当年的九沟水阔面宽,可行大船,是一条连通大清河的漕河。沟两岸花草肥美,香气四溢。沟中常有红鲤蹦出,水面上也常落有一片片的红花绿藻。爱游历的乾隆皇帝当然不放过这个好地方。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乘船自北向南游历九沟时,从远处看到水里有两条小青龙在耍。而走近前去一看,竟是两个稚气未脱的小孩儿,一问,回说是给爷爷上坟的。乾隆皇帝当即令人刨坟。刨开坟一看,竟把九五之尊的乾隆皇帝吓出了一身冷汗。

那棺材里的老头儿生前是相面和看阴阳宅的,人称“留仙”。在将死之际,他看出了自己转世后有天子之贵,就千叮咛万嘱咐家人们,在他死后不要给他穿衣服。那老头死后,他的闺女见爸爸赤条条来赤条条去,实在可怜,就给老头穿了一条裤衩。哪知就是这条裤衩阻挡了他转世的步伐。

那老头儿的坟被刨开后,裤衩已褪到了脚跟儿。再晚一点儿,那老头就会投胎转世,这江山也许就不是满人的了。后来,乾隆皇帝为保江山社稷,就在老头儿的坟上盖了个龙亭子镇着。讲的人说:“这是真事,那龙亭子到解放后还有,文化大革命中被红卫兵拆了,如今底座还在,不信你就看看去。”那份虔诚笃信的样儿不由你不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