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股市股票投资 |
分类: 房产、股票、基金投资 |
今天上证指数一度反弹,但最终全天仅上涨3.08点,涨幅为0.14%,沪市成交量与昨天基本持平,为604亿元。
关于6月新增贷款的公开报道,既可以解释今天反弹无功而返,也可解释6月下旬股市较大的跌幅。
之前,以交通银行为代表的较多机构,普遍预期6月新增贷款将接近1万亿元。然而今天的公开报道显示,四大行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约1800亿,较5月少增500亿左右,按四大行的市场份额来测算,6月全国新增贷款只有约7000亿元。这显然是一个较大的利空消息。
更有报告称,部分银行6月末被要求暂停贷款投放。某大行6月总体信贷投放500亿出头,但在27日,这一数据则是530亿左右,这意味着该行在月末最后几天贷款呈现负增长。而在今年前5个月,由于信贷需求下降,银行也谨慎放贷,往往在月末的最后几个工作日内,银行新增贷款才大幅增长。这种反常,加上季末存款紧张导致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季节性上升,很可能共同导致了股市在6月末出现了破位走势。
对于宏观经济,新增贷款的关键不是新增贷款总量,而是中长期贷款的增量,因为只有中长期贷款的增长,才是固定资产投资见底的先行指标。由于今年以来,银行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较多,因此6月即使新增贷款不如预期的9000-10000亿的水平,中长期贷款也有可能环比出现增长。
就A股下半年的行情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
1、中国股市过去20年的历史来看,不论是否有宏观调控,CPI如何,GDP如何,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市盈率都在14-60倍之间波动。这和美国、香港等资本市场的长期表现一样。当然,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市场进入全流通后,A股长期估值将有所下降。但毫无疑问,目前已经与成熟资本市场接轨的A股估值已是底部。
2、A股自1996年以来,还有一个规律,即M1增幅与A股涨跌正相关。只不过这个规律最近一年内有所变化:1996-2011年,M1增幅在10%以下,只会维持几个月的时间,这时要么是中期底部,要么是长期底部。但由于外汇占款结束了持续高增长,而央行又迟迟未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近几个月M1增速只有4%左右。因此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否令M1增速回升,决定了A股下半年的高度。
3、机构资金的入市数量至关重要。上半年并未有较多的增量资金入市,而下半年地方养老金和公积金,预计也很难取得进展,QFII和保险资金如果能在A股市场投入近1000亿元的增量资金,可能将引进较大的行情。上半年,A股IPO为738亿元,同比减少超过50%,而大小非的减持,为352亿元,比去年同期的480亿元,减少近30%。因此1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就能引发较大幅度的上涨行情,而赚钱效应,将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目前来看,QFII比较主动,以卡特尔投资局为例,拟将在中国出售液化气的收入,以人民币的形式存放于中国,打算申请50亿美元的QFII。但单个QFII的投资额度只有10亿美元。而保险资金预计不会主动大规模加仓。
就7月上半月的行情而言,预计将逐步收复6月下旬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