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祖斌:中国银行业利差有可能大幅上升

(2011-04-08 10:26:57)
标签:

银行

利差

贷款

利率市场化

财经

分类: 财经评论

    中国银行业利润在2008年以来,在中国GDP增速在9%以上的三年,利润增幅却大幅超过GDP增速。

2008-2010年,中国银行业利润分别是5834亿、6684亿和8991亿元,三年的利润增速分别是30.6%14.6%31.6%。似乎不可持续,似乎是强弩之末。

不过,这两天看到两个数据,或许说明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和利润总额仍要大幅上升。

先看利差。利率市场化后的激烈竞争对银行业的冲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首先就以下三点而言,利率市场化三五年内不会有大的进展。

一是利率市场化实施的正确时机,是实施后和实施前对市场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银行业对经济至关重要,银监会也好,人民银行也好,不可能象张飞打仗一样盲目推进利率市场化。如果进于冒进,部分银行破产怎么办?那些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怎么搞得过四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2006年的资本充足率还只有-4.6%

就利率市场化以后,对破产银行储户的保护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如果这样的制度不建立起来,几十万个储户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应对?

二、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主要是财政手段,而不是货币与财政两大工具。中国做得到吗?

三是中国远没有到利率市场化的经济阶段。美国和日本都是1970年代开始的利率市场化,最终花了十多年时间完成。1970年代的时候,美国和日本都已经是发达国家。中国现在是什么水平?中国其实十多年前已经开始了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也不代表中国银行业利差的大幅下降。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大概在2.5%的水平。美国最近几年是什么水平?来自美国存款保险公司的数据显示,2002-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分别是4.08%3.83%3.60%3.55%3.39%3.35%3.23%

 

对中国的上市银行而言,2009年四个季度的净利差只有2.20%2.09%2.22%2.37%。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主要原因是当年贷款发得太多,仅人民币贷款就有9.58万亿,供大于求,银行求企业贷,利率当然要普遍下浮了。

 

所以乐观地讲,即使未来利率市场化了,银行的利差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再看银行业利润占GDP的比例。这两天看到一个数据,说除了日本外,银行业的利润一般占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3%。香港甚至达10%,不过香港银行业的很多业务在海外实现的。中国目前GDP大概在40万亿,而去年银行业的利润不过8991亿,也就是银行业利润只占GDP2%。一点也不多。

 

说到这里,想起有一种可笑的说法,说中国五大银行的市值与GDP之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所以中国银行股的价格要暴跌再暴跌。悲哀啊。美国有几家全国性银行?美国是禁止在全国开设银行的。富国好象就只在加利福尼亚开业。美国的文化,或是公民的情绪,就是讨厌全国性的垄断性企业,讨厌银行成为巨头。所以美国多数银行有点象中国的县农村信用社一样小。中国的五大银行占的市场份额大,市值当然应该高。

 

 

郎咸平的高房价低工资论根本是一派胡言   郎咸平更像是个街头经济学家

郎咸平堕落到靠忽悠危机来混饭吃了      北京与上海的50个不同(一) 

   郎咸平本质上是个财经演员                   养老保险靠得住吗?》 

   黄祖斌:不买基金就是和钱过不去        中国以房养老的三大障碍  

跑赢恒生指数44个百分点              全球股市或将有中级上涨行情

不要相信房产增值450倍的鬼话              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个伪命题   

中国12年住宅价格大牛市已结束          不宜简单指责80后养不起父母

北京25倍房价收入比不可持续           迪拜将是另一个泡沫笑柄 房产税不是楼市中的原子弹 

货币天然就是贬值的                     巴菲特揭发的美国慈善丑

世界投资大师之投资精髓                   炒股亏损惨痛回忆与总结

艺术品投资的主要风险                   关羽、赵云与股票投资

黄祖斌:9年A股投资心得                  两个历史名人的成功投资范

从贝克汉姆热看大众炒股亏损之必然      股市投资的20个误区(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