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豫卦之诸葛开诚心布公道——读典故名易经77

标签:
九四。由豫大有得诸葛“开诚心布公道”不徇私情忍痛杀了马谡 |
分类: 大千世界 |
【原文】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话解】豫以“九四”为主,是豫由“九四”而成,故曰“由豫”。“九四”主动,一动而众阴顺以相从,得以大行其志,而使天下大悦。故为“大有得”。此时人既乐从,“四”开诚布公,不疑不忌。良朋聚合.如虞舜举八元八凯,诸葛“开诚心,布公道”,招来群贤。上有柔顺的大君,下有多助的良朋,其足以保持豫道,自无疑义。“盍”,读作合。簪,用以聚发。“簪”,作聚合解。
典故“诸葛开诚心布公道”见下文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贤臣,得到皇帝刘备的重用。
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让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刘备甚至诚恳地留下遗言:如果刘禅不好好听你的话,做出危害国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诸葛亮非常感动,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刘禅。
刘备死后,诸葛亮竭尽全力帮助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自封为王,但他严厉地拒绝了。他对身边的人说:“我已经受先帝委托,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又没什么成效,你们却要我加官晋爵,这是不忠不义的事情啊!”
诸葛亮为人处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因为大意轻敌,失守街亭这个地方。诸葛亮因为马谡已经立下军令状,所以忍痛杀了马谡。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主动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坦率地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后人在写史书时,就用“开诚心,布公道”来形容这位贤臣。
成语“开诚布公”由“开诚心,布公道”缩略而来。人们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态度诚恳,坦白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