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政治文化 |
现实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不可避免的要缔结协议和承诺,多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出现。
对于书面的协议,多数人都懂得遵守,因为白纸黑字摆在那里,证据确凿不容抵赖。然而对于那些比书面协议出现机会更多的口头承诺,由于没有一个可见的凭证,不利于取证,因此常会在承诺将被履行的时候遭到承诺人的矢口否认,受益方想要讨回公道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说规则上的漏洞导致口头承诺受益方的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的话,那么大多数受益方对承诺人心理上固有的劣势则更多的限制了自己讨回公道的执行力。
A国元首在与B国元首私下会晤期间,答应提供给B国若干数额的经济援助,这项口头承诺的达成并没有任何书面协议,也并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然而,就在承诺兑现日期将近的日子里,A国却因另一件与经济援助无关的事情向B国提出了责难,并威胁说如果B国在这件事上不让步妥协,就将取消原来承诺的经济援助事宜。
很显然,这是非常明显的违背承诺的无耻行径,但是由于缺乏公开的、可见的证据,再加上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执法机构的监管审判,这些违法合同承诺的事情往往会不了了之。或者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项口头承诺在建立之初就是A国首脑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使用的政治手腕。
如果说国与国之间的援助承诺暗含了更多的政治阴谋难免来回扯皮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承诺是否也会因类似的原因而难以兑现呢?
甲答应给乙一样东西,这样东西或许只是一张邮票、一本书、一块蛋糕,或者是一只手表、一部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甲主观上与乙达成这项承诺可能无关任何阴谋,也没有任何长远的预期,仅仅是一时兴起,或者是向来慷慨仗义的人格使然,或者是因为对乙有好感而献殷勤。总之,这两人之间的口头承诺并不像国与国之间的援助协议那样阴谋重重。
对于这样的口头承诺,只要乙能通过种种方式(录音、人证等)证明确实出自甲本人之口,并且是出自甲个人的真实意愿,那么当甲临时反悔拒绝执行的时候,乙就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此问题。而甲也会被判决要求继续履行之前的承诺。
不过现实中真正这样去做的人实在少得可怜,因为这件事情的当事人双方普遍不具备一个履行合同的基本意识。
甲的心理往往会理直气壮的认为给不给的自由在与自己,自己是“布施”的一方,而接受施舍的一方只能被动的接受。那种因为“施善”一方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无法履行承诺而跳出来“强求”施舍的行为是极其无耻的。而乙的心理或许也会因为自己处于受人施舍的地位而“理直气不壮”。毕竟主动权在于掌控资源的甲方,而自己对于甲的“布施”行为也是充满感激的,这种感激之情往往会淹没对于甲方违背承诺的愤慨情绪。更何况甲再适时的发表一下“恳请原谅”的道歉致词,这样一来,基本上在台面就没有什么可供反驳的漏洞了。
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的都在上演,不过细心的人似乎不难发现,这其实是甲在利用自己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对合同公平进行践踏并对乙进行剥削。
由布施行为而产生的道德优越感无权凌驾于基本社会公平之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讲,不能因为某人有善举而对他作恶的行为熟视无睹。
如果说甲出于维护个人利益的考虑作出那种近乎无耻的解释并妄图获得社会理解的话,那么包括乙在内的社会其他人群对于甲的违约行为持如此包容的乐观态度就很不正常了。
当然,现实中也不乏公开斥责甲方的辩解行为的人,这其中自然包括作为乙方受益人不满的声音。面对这种情况,甲方则一方面打着“恳请原谅”的旗号,另一方面却丝毫不知反悔。在他们的语境中,“恳请原谅”与“要求别人必须原谅自己”是画等号的。他们似乎忘记了,对方面对你“恳请原谅”的请求作出了表达不满并拒绝原谅你的行为那也是情理之中的。
气急败坏的甲方往往会抛出“该说的都说了,你非要无理取闹我也没办法”这样蛮横的话语来给自己开脱,这恰恰体现出了他们对基本社会公平的漠视与践踏,他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违约的一方在请求原谅的时候有义务向对方解释清楚并让对方满意。在无法获取对方谅解的情况下也必须以诚恳的态度再次表示歉意,任何自以为是的蛮横叫嚣都将把自身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即便这种无耻行径源于他们自身的无知。
话已至此,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识之士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解决途径的努力。
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让口头承诺建立在更多人可见的环境中,这样可以借助社会公众舆论进行有效监督。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众人所知的话,就需要尽可能的把这种承诺落实到纸面上,不过这样做似乎在现实中很难执行。另一种可供替代的策略就是要口头承诺人把大承诺分化成若干阶段的小承诺去履行,这样通过化繁为简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一步步的敦促承诺方践行承诺,另一方面,可以用已经发生的事实作为证据来防止承诺方断然反悔。
即便如此,对于每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承诺,依然缺乏必要的规则控制,而其履行的动力仍旧在与每个人内心深处对于履行承诺义务的重视程度。归根结底,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对现代社会契约道德的尊重程度。
回想一下蟑螂国家在境外传递某体育盛事火炬所受到的“礼遇”,以及其政府首脑被人斥为“蛮横无理、自以为是、自大愚昧”的事件,似乎可以看作是社会正义对肆意违背承诺行为的惩罚。
没有惩罚就可以随意背叛?上帝不存在就意味着可以漠视承诺?掌控了话语权就能矢口否认?
没那么便宜的事情,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现在是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