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受莎士比亚影响不在受大仲马影响之下

(2014-07-27 17:19:03)
标签:

育儿

分类: 与其他作家之比较

亨利五世与杨过

金庸密码

  □刘国重

梁实秋先生为他翻译的《亨利四世(上篇)》所写《序》文中,对这部历史剧中的故事与真实历史进行过对比,说:

据何林塞(所著《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记载),王军的胜利,应归功于国王的英勇,亨利四世正当壮年,在战场上手刃了三十六名敌人。而在戏里,国王的威武却为王子(即后来的亨利五世)所掩。第五幕第一景所描写的王子向霹雳火(叛军猛将哈利·波西的绰号,以英勇无比闻名于世)挑衅决斗,在历史上也是没有根据的。霹雳火之死,是在败乱中被人刺杀,不知是死于何人之手,并不如戏中所描写的被王子当场击毙。

金庸在《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正文之后,写有一长“注”,有云:

依历史记载,(元)宪宗(蒙哥)系因攻四川重庆不克而死,是否为了中飞石,史书亦记载各异。但蒙古军宋军激战最久、战况最烈旨系在襄阳,蒙古军前后进攻数十年而不能下。为增加小说之兴味起见,安排为宪宗攻襄阳不克,中(杨过的)飞石而死,城围因而得解。

金庸自称是从大仲马那里学会“活用历史”,这话当然不错,但他向之学习如何“活用历史”的老师,只怕不止一个。

总体而言,金庸受莎剧影响,也不在从大仲马那里所受影响之下。

金庸在五十年代写过十一篇文章,分别谈说《王子复仇记》、《凯撒大帝》、《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三世》、《第十二夜》、《驯悍记》这七部莎剧。

1977年,金庸为《侠客行》写《后记》,又谈到:“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显见得,金庸对于莎剧,熟到不能再熟。

在台湾,有读者问:“如果宇宙飞船邀您去太空,但只能带一本书去,您会选您的武侠小说吗?如果会的话,您会选哪一本呢?”金庸答道:“我不会选自己的作品,自己看自己的没意思。只能带一本嘛,嗯,带莎士比亚全集吧!”

1995年,金庸对严家炎先生说:“戏剧中我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莎翁重人物性格、心理的刻画,借外在动作表现内心,这对我有影响。”(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217页)

金庸晚年在剑桥读书时,有记者问:“有没有喜欢的作家?像以前的报道中有写过您喜欢大仲马和斯考特。现在年纪大了,读书更多了,有没有什么变化?”金庸答:“大仲马我从小喜欢。莎士比亚我有很多新的创见。在这里跟老师念莎士比亚还是很好的,可老师不收我。”

 

 

 

                                       20146

 

 

刘国重

(《亨利王子与杨过》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原载《羊城晚报·花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