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些日子不更新,有点儿不合适,这是之前给TOM的一篇稿子,大概在一个月之前发表的。
如今戴佩妮能理直气壮的以一个大牌歌手的姿态进行宣传,多半是由于《流星花园》里那首《你要的爱》让许多从前对知性女歌手不感兴趣的人熟悉了这个名字并不断关注她的新作。但若从市场份额占有率的角度出发,她还算不上实实在在的大牌,其中的原因和她以往专辑中作品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果通过戴佩妮以往的作品去判断她的创作路线或音乐风格,会发现这些年围绕她的基本上只有两类作品,一个民谣吉他流行曲,另一个是钢琴浪漫情歌。但她在过去的专辑里并没有让这两种风格同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换句话说,《Penny》当中可能会有《不想》这样清新爽洁不紧绷的民谣吉他流行曲,但却没有一首与之同样出众的钢琴浪漫情歌,到后来《爱疯了》的时候,有了当时专辑同名曲这样旋律悦耳上口便于传唱的钢琴浪漫情歌,却少了相提并论的民谣吉他流行曲。
但在这张《iPenny》当中,她却全面的展现了从前单独的精彩。《淡水河边》、《逛街》和《未知数》和上张专辑的主打歌曲《爱疯了》属于同一个路数,都是以钢琴为主奏的浪漫情歌,只可惜悦耳的旋律却谈不上流畅。相比之下,《窗外》更有可圈可点之处,虽然它的旋律和前者都是同一模式,但本应用钢琴伴奏的旋律当中始终只有木吉他的点缀。另外的《单身潜逃》则是专辑当中最有可能成为KTV热门点播的作品。在那些民谣吉他流行曲中,只有《挂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歌词略显晦涩,难于理解,《一个人的行李》、《我们的故事》和《择偶条件》都是词曲俱佳方便传唱的文艺女青年代表作。
其实两种风格在一张专辑中的并行就是一种性格分裂。这说法并不带有任何贬低,相反倒是符合当今文艺女青年的内心活动,他们在渴望独立的同时(《一个人的行李》),也离不开情感的最终归宿(《择偶条件》)。戴佩妮在两种风格中体现的不同情绪,刚好能让这帮人感到亲切。
这张专辑虽然算不上戴佩妮最好听的一张唱片,但却是最适合她受众群体的一张,如果她延续这种方式的创作,并将《淡水河边》和《挂在半梦半醒之间》的歌词以更明确的态度表达,估计离她成为真正的大牌就指日可待了。
文/王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