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营销推销思考简木易 |
分类: 热风冷思 |
昨天与Z院一起,为落实学生的实训基地,跑了两家企业。在与对方交谈中,不经意地都谈到市场营销。在他们看来,营销没那么玄乎,就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把东西推销(兜售)给顾客。言下,有着对大学营销课程的不屑。开始出于礼貌,陪着呵呵一笑,一边为老板们的高谈阔论惊叹不已,一边暗暗地给自己作个警醒:提防不要沉浸在对方富丽堂皇、专业时尚的术语里不能自拔。最后还是按捺不住,委婉地说了点理由,也不知道是否有效果。
晚上,拖着疲累的身子回到家,还在想着“营销就是销售”?想起国庆在海口遇到的一家房地产公司,竟然在售楼处挂着“营销中心”的牌子(见下图);想起一家著名的汽车集团天天给他们的销售部门灌输“决胜在终端”(终端即销售)的思想。看来,从南到北,举国上下,将营销当作推销的企业是太多了。
不能不痛心地承认,即便今天营销话语满天飞,成为人们逢人便提起的口头禅,依然不能掩饰人们对营销认识的一知半解。现实生活中,“被提及最多的往往是人们最不了解的事物”,这句颇具哲学意味的话在营销领域同样适用。对营销,各人有各人的解释,似乎人人都懂,似乎人人都不尽懂。
想起营销大师科特勒的一段话:“营销是现代企业中最容易令人误解的职能之一。在我看来,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企业中,只有少数真正地理解并实施了成熟而完善的营销。其它大多数公司只不过是自以为他们在实施成熟而完善的营销。”(《从沉迷销售到有效营销》)于是,心也释然,毕竟这是在中国。500强里的企业都有如此现象,何况我们这些还不算强的企业呢?
营销是什么?在《汽车营销》书稿里,我力求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
营销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营销是一个不断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管理过程;
营销是一个将产前、产中、产后活动整合起来的管理系统。
换句话说,营销的精髓在于企业要深刻地了解顾客,然后去生产顾客们所需所欲的产品,而不是埋头生产,然后将产品硬塞给顾客。
一句话:营销是以需定产,而不是以产定销;是战略执行,而不是盲人摸象;是在顾及顾客利益的前提下来谋取企业的赢利,是双赢、多赢,而不是以种种技巧“哄”着顾客购买,只实现企业单赢。
不要小看这种区别,它事实上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观念,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做事方法和结果。“销售意识只能带来短期成功,营销意识却能造就长期增长”(科特勒《市场营销》)。
营销之所以被人误解,究其原因有种种,但所谓“决胜终端”的说法,导致许多人产生了误解。
蒙牛总裁牛根生说得好:终端是“最后一战”不假,但“胜利之婴”的诞生并不取决于“摇篮”。有个经典笑话:一名饿汉吃完第五张饼,饱了,然后,他懊恼地说,“早知道这第五张饼可以吃饱,就不吃那四张了”!决胜终端,吃的就是这“第五张饼”。
一切竞争从调研、设计时开始。终端胜负实际上早在开端时就被部分地决定了。终端的“动能”,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开端的“势能”。假使开端生产的是一包坏牛奶、一支苦雪糕,你在终端再怎么折腾,又怎么可以取胜呢?假使同质产品开端的采购、制作、物流成本都比别人高10%,你在终端再怎么努力,又怎么可能凯旋呢?也许你有高超的推销技巧,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但你对顾客,哄得了一次,哄不了再一次。
事实上,营销具有“全过程性”、“全系统性”。胜利不取决于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点,而取决于全过程、全方位;它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还是文化的;它既是终端的,也是中端的,还是开端的——营销乃如常山之蛇,理想的状态是“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任何一个元素的“结构性缺位”,都会给整个营销带来惨败。
在强调营销不是销售,或者不仅仅只是销售时,让我们再一次回眸中国企业为何大多短命的事实。事实证明,短命的企业就是误解了营销,以不懂来装懂,以一知半解来贸然行事,只顾终端,不顾前端,结果仅辉煌一时,却不能持续,犹如夜空流星,很快就香消玉殒。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惨痛啊!还是牛根生说的好:在品牌营销的百里突围或万里长征中,终端只是“最后一公里”,在它之前,尚有99公里或9999公里。
普及营销思想、提高营销意识是企业有效开展营销活动的必要前提,也是个人有效开展人生营销的必要前提。现代社会人人都会接触营销,都要运用营销。从精英到草根,都会碰到营销问题,营销贯穿人生全过程。一个世界冠军是怎样诞生的?一个总统是怎样竞选获胜的?也许,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甚至更早就有人帮他开始人生策划并实施营销战略了!(大家可参考“刘国良的冠军路”)
提到个人营销,我又想到我们中很多人极其重视孩子高考,为了这最后一拼,不惜代价也要陪着孩子读高三。可是,对一个人成长发育来说,最重要的是0——3岁,这段对人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早期教育期,很多家长却往往撒手不管,放心地或无奈地将孩子交给他人(保姆等)。这其实也是“决胜在终端”的思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也是不重视人生营销整体性、系统性的真实写照。
最后还要感概的是,在工作中越来越体会到: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企业活动,沟通——亦即信息的有效传达——都变得日益困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固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但是对信息的需求增加得更多,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要求也更为苛刻。无疑,我们正面临着人类诞生以来前所未有的沟通困境。曾写过徘徊在人生解释的边缘一文,现在看来,不应为“解释”而徘徊,该说的、能说的还是要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