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随笔/感悟夜行者咏叹简木易 |
分类: 一路长歌 |
在黑夜里行进,诗人的话在耳边响起: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
睁大着眼睛,扫视着黑夜——黑夜,我该怎么来形容你?
很多人喜欢黑夜,理由各异:
——有人喜欢黑夜,因为只有在黑夜,他们的行为才有依靠,他们的脸部表情才能遮掩在无边的黑幕里;
——有人喜欢黑夜,因为在黑色的覆盖下,他们才敢正视自己的面容和灵魂,黑夜为他们提供了保护色;
——艺术家喜欢黑夜,因为在黑夜里他们可以畅想、描绘、宣泄,他们的身体可以成为废墟,灵魂可以自由飞舞,浮华、嘈杂、喧嚣没有了,留下了淡泊、宁静、安逸、……
——夜行者喜欢黑夜,因为他安于孤独、习惯寂寞。在黑夜里行进,无争而温和。任凭无数暗潮急速涌动,希冀无数生机悄然孕育。
在黑夜里行进,想起了一位天才,一位活着不被人提及但死后却被全世界瞩目的绘画天才。如果他没有《向日葵》,他没有在稻田里温柔而平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那么他是否还要在黑夜里继续行进?在黑夜里行进,想起另一位思想的天才,如果他没有自诩为太阳,不是那么地疯狂,那么他会否就在黑夜里沉寂?
夜,真象一只黑猫。浑身漆黑,容易忽略。但当黑猫在黑夜中睁开它那双如水晶般透亮的眸子时,整个黑夜亮了,人们不再忽视它。人们在想,是否该在黑夜里做点什么,为了填补黑夜的空白,为了睁开眼睛照亮整个世界时,不再不知所措。
那位天才开枪时,我们听到了稻田的凄凉与哭嚎,我们看到了向日葵的耀眼与光芒;
那位思想者不再沉默时,他用思想滋养了德意志,造就了一个多瑙河畔生生不息的民族。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文豪巨擘,或许未能忘怀于当日寂寞的悲哀罢,有时他要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至于他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不暇顾及。他说宁愿让黑夜吞噬了自己,因为黑夜里他是一个独行者,他用坚挺的脊梁在黑夜里昂首阔步,直到死亡。
另有一位诗人说:他自己是只死了的鸟,连羽毛都腐烂在土地里,但他还是问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于是那个黑夜般深沉的声音穿过时间的千重门,在耳边响起——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黑色的土地腐烂了他的羽毛,黑色的夜传来了他的声音。
泛着白光的路灯,充满喧闹的与富有生气的虫鸣,淅淅沥沥湿透衣衫的声音。原来黑夜离我们如此近。如果我只是黑夜里的一株小草,那就让我在黑夜里汲取雨露,行进着等待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