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疗愈系列书方推荐15:《被讨厌的勇气》

标签:
读祛心病宫梅玲阅读疗法自卑心理问题 |
分类: 阅疗书方 |
书名:《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日)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译者:渠海霞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6
ISBN:978-7-111-49548-2
作者·内容·主题
《被讨厌的勇气》由岸见一郎、古贺史健合著。
岸见一郎是日本哲学家,他高中时便以哲学为志向,大学时期多次登门与老师进行辩论。1989年起,他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主要工作是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执笔与演讲,还为医院精神科的青年做心理辅导,同时担任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由他负责原案。
古贺史健是日本自由作家,著有《想要让20岁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讲义》。古贺史健擅长对话创作,出版过许多商务和纪实文学方面的畅销书,他创作的极具现场感与节奏感的采访稿很受欢迎。30岁左右他邂逅阿德勒心理学,并被其颠覆常识的思想所震撼,之后连续数年拜访京都的岸见一郎,并向其请教阿德勒心理学的本质。本书中他以希腊哲学的古典手法“对话篇”进行内容呈现。
两位作者给《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定位是阿德勒心理学指南。作为一本指南,作者并不是单一地灌输深奥的阿德勒思想,而是提供筛选过滤后被平民化、简单化却不失原本的阿德勒思想。作者采用对话的形式,从哲人的角度向读者逐步展示阿德勒思想的本质,浅显易懂,令即使没有心理学基础的外行读者也能了解阿德勒心理学思想,净化心灵。作者在书中所举的案例也是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例子,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全书的内容思想分五夜讲完。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中指出,我们的不幸都是我们主观的臆造。作者推翻弗洛伊德的原因论,即“过去决定一切而过去又无法改变”,提出阿德勒的思想:“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思想,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也就是人生取决于当下,未来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夜给了读者一颗定心丸,告诉他们是可以从过去的生活中逃脱出来的。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进一步写我们不幸的来源。为什么讨厌自己?为什么会自卑?都是来自人际关系。“人生不需要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一种远离人际交往的借口,其实不必要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意你长相、身材、声音等等短板和缺陷的只有你自己。
第三夜“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活在别人眼中,活成了父母、老师、同学他们想要的样子,不断地寻求别人的认可,却无论怎么费尽心机百般取悦讨好,都没办法完成所有人的期许,这种生活太累,也会让我们越来越害怕人际交往。
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提出“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为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我们并不缺乏承受被人讨厌的能力,只是缺乏勇气。
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请不要把人生理解为一条线,而要理解为点的连续,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过去的已成过去,而未来是什么样子,全凭你当下的作为,既然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什么理由不活在当下,决定自己的走向?
纵观全书,作者以哲人这一角色来为读者阐述阿德勒思想,书中的很多观点推翻已有的主流心理学观点,想法新奇独特,有时虽然会被阿德勒的思想绕晕,但深入去想,却又字字深入人心。这本书就像它书名写的那样能给人带来勇气,给烦恼的读者揭开迷雾。
适应症:本书适合那些因身体残疾、生活乏味、人际关系障碍及生活迷茫彷徨而自卑、自责的人阅读。
阅疗感悟;
----《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悟 小茵
一部《左耳》勾起了多少少年的心,忆起了多少人的青春。女主角李珥,左耳失聪,但有生理缺陷的她并不自卑,反而个性和顺又温柔,活得自信阳光!我也是左耳失聪,性格却与李珥正相反,生理上的缺陷让我陷入极度的自卑、自我封闭。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很要好的朋友,我又是一个很敏感的人,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我心里的想法,就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切,没有人倾诉。小学、初中、高中,我就这样很小心翼翼地活着,很自卑、很迷茫,我很讨厌这样的自己。
上了大学,我想要改变,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多幸运,在这里遇到了阅读疗法,遇到了《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书名就引起了我的思考,人是要有多勇敢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难道拥有这样的勇气是克服自卑的关键?阅读后我发现,“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拥有被讨厌的负能量,而是如果我想绽放出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往那里走去。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岸见一郎、古贺史健的合著,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借助阿德勒心理学来阐述人生哲学,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的人生故事也很曲折:他小时候个子小、驼背,学习成绩也不好,矮穷丑占了两样,长辈经常拿他和高富帅的哥哥相比,让他自惭形秽,三岁时弟弟去世、自己两次被车撞,五岁时得肺炎差点死去……人生颇多坎坷。不过,他找到了独特的人生意义,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学的大家,他本人就是战胜自卑、逆袭成功的人生典范。
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收获颇多,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书中的青年人从最初的烦恼不已,到后来的豁然开朗,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状态。我被它深深地吸引着。我很感谢上天让我遇到它,它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来解救我这粒尘世中的种子,助我成长。
读书过程中,我越来越感觉书中那个迷茫的、一直向哲人发问的年轻人似乎就是我。第一夜中写道:“青年自幼就缺乏自信,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是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也许是因为这样,他往往过分在意别人的眼光;而且他无法衷心地去祝福别人的幸福,从而陷入自我嫌恶的自卑境地。”这句话就是对我的写照!因为身体的缺陷,我从小就缺乏自信,活在深深的自卑中,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让我活得很累。看到别人的优秀、成功,有时候我并不是由衷地赞美,我一度很讨厌这样的自己,感觉自己活得特别虚伪。
但我的不幸是谁的错?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原因论和目的论。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害怕、恐惧,可能是由于过去的某些原因造成的,比如父母的虐待、被人欺侮、心灵创伤,这是原因论。但是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停留在过去的悲伤中,就会一直止步不前,所以阿德勒有了他的目的论。书中青年的朋友多年闭门不出,是因为先有了“不出去”这个目的,而那些不安和恐惧的情绪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来的。读到这我豁然开朗,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其实皆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的恐惧、害怕、自卑都是我们主观的臆造,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书中出现了一个词——“自卑情结”,一个不同于自卑感的词。“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是啊,我不就是这样吗?因为自卑情结,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走,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发表意见,甚至和别人说话时都会不自觉脸红。我觉得没有人会喜欢我这样的人,我一无是处。而阿德勒认为我们是可以摆脱这种恐惧、自卑的。阿德勒的“目的论”让我有一种冲动:去探索如何摆脱自卑。
作者提到‘勇气’这个词。我一直害怕与人打交道,不想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我不敢这样不敢那样,其实就是缺乏勇气啊。也正因为缺乏勇气才摆出了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我是因为耳朵听不到,别人都不喜欢我,我才会自卑。但想想,海伦·凯勒、露易丝·海、阿德勒还有张海迪,他们哪一个没有遭受过命运的玩笑?但是他们没有被身体的缺陷击垮,他们勇敢地迈向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阿德勒教我们怎样变得勇敢,那就是自由,为自己而活。书中哲人说“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一直活在别人眼中,活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却忘记了我们最先有的应该是自己。真的没有必要让自己的青春在自卑中度过,青春就是要勇敢地活出自己的性格,活出自己的色彩,让干涉自己的人见鬼去吧。
人们常说最美好的岁月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才那么幸福。其实往事已定格,不会改变,能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被讨厌的勇气》让我更加确定自己可以走出自卑,我会勇敢地拿出勇气,每天跨出一小步。我现在可以微笑着和朋友甚至陌生人交谈而不再脸红,我可以更冷静地在人多的地方发言,我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乐趣,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心……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会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被讨厌的勇气》教会我的不只是勇敢,它还有很多人生哲学让我入迷。读这本书,或许有时候会在某一点上被弄晕,会觉得有些强词夺理,被作者的“犀利”颠覆三观,心生不爽。但深入去了解,深入去想,随之而来的便是豁然开朗,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独特的魅力!
我受益于这本书,愿你们也可以从这本书中读出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