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书疗小屋--宫梅玲
书疗小屋--宫梅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062
  • 关注人气:8,4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如何顺利走进职场

(2008-05-04 09:28:06)
标签:

杂谈

分类: 就业指导

大学生如何顺利走进职场

闻心

 

     结束课堂学习生涯,承接新的社会责任,是我们每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毕业生的社会职责、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有效地调整生活步伐,顺应新的社会角色也就成为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

    首先要作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毕业之际,学生们打破过去以接受知识为主体的生活模式,顺应以创造社会价值为内容的新模式,成为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将学生身份蜕变为职业人的一次考验。而调动自身的主动性,发挥自己的优势则是成功起步的关键所在。以小北为例,他在学校里是一名学业出色的好学生,按照传统的理念,这样的学生走向社会应当是驾轻就熟的,但是事实却与预期相左。由于他在接受面试的过程中仍然不能转变自己的角色,将面试等同于学校考场,导致他在无法回答考官的问题时,就像是一个没有答好试卷的学生,很被动地接受着别人的评价。久之,加入“面霸”大军也就成为一种必然。我们知道,面试是一个双项选择的过程,如果小北能够调动自己的优势,将被动接受评聘变为主动展示自我,并在应聘的同时,能够带着问题考察对方,可能最后的结果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其次,提高挫折后的归因能力。很多人将迈入社会的第一步视为至关重要,这种认识,使他们对第一步走的是否顺利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而在就职的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落差感就容易带来强烈的负性情绪,因此使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就尤显重要了。小北在应聘中连遭失败,他将这种失败归因为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很明显,这是一种归因偏差。要知道,一个在课本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可能将书本上所有的知识都记忆在头脑之中的,工作之后的再学习才能真正将知识融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所以没有掌握全面稳固的知识本身不是问题的根本。在死读书的体制下,像小北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入职无门。可见,小北应当在自己的择职方向和个人定位上加以分析,将职业入门与自我特长相衔接,就会比较容易地敲开工作的大门了。事实上,职业选择通常是一次偶然的经历,在偶然之中,发生作用的往往是我们自身最珍贵的一种品质,所以要学会善于发现和呈现自身的特长。

    第三,学会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学生的价值感通常体现在学业效果上,好的学习成绩能够促进学生们积极的求学行为。而在社会职责中,价值的体现却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如薪酬的多少、工作业绩的完成程度、领导同事的评价、岗位中的自我感受、职业再发展的可能性等都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社会价值的判断。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择业的过程也是一次自我价值定位的过程。缘园所经历的是一种两难选择,大小报社各有利弊,选择哪一个都会让她心有遗憾,因为有选择就会有放弃,所以她才会举棋不定。这个时候,清楚自己的个性特点,发现自己在哪一种环境下更能够发挥自己所期望体现的价值,才是推动她作出最终选择的动因。而从业后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又会成为内在的力量,鼓励她形成更加有效的良性行为。另外,编织丰富的社会结构,建立各种社会资源,也是一种社会价值的再现,同时它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从业机会。

    第四,将就业指向的单一性转变为多元化。从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劳永逸的时代已经不存在。在最初没有令我们感到满意的岗位时,不局限于自身所学的专业,先从事一种相对容易投入的职业,可以帮助我们在减轻生活压力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稳步探询自己的职业兴趣点。所以就业与择业共存是一种可以理解的生存需求,它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职业发展空间。实际上,许多成功者都是在不断地与工作相磨合的过程中才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小北和缘园现在的状态都不能说明今后的发展程度,只有通过对自身体验的不断探询才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但是职业选择虽然不再是一定终生,也不是随意就可以改动的,因此在体验中学习和发现事业发展之路也是我们贯穿终生的一种能力。

    总之,大学生就业是一场社会适应能力的考验,提早提高自己的适应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融入社会。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e006701000d8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