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2007-03-09 12:52:07)
分类: 教育心理
 

http://q.blog.sina.com.cn/g/xljs

多年的教学,我发现“空白”艺术是课堂教学中美的升华,是实现由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又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是指在有效的教学“蓄势”后,留出时间、空间、声音上的空白,让学生消化吸收、发现探索、联想驰骋、休息调整,更加高效地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智力发展的目标。浅谈教学中的“空白”艺术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空白的完形刺激物,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去改变它们,使之成为完善结构的欲望,从而产生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它。追求一旦实现,便给人以极为愉悦的感受。

1、突出教学主题。画家感受生活表现物象具有以貌取神的特点,往往是将物象最本质的、做能表达主题的形体特征精心组织和安排,而将可有可无的枝节一律删除。于是形成的空白使主题更加突出,意味深长,意趣更加井然。教学“布白”艺术亦是如此。教学内容可分为主次、轻重、难易、现象与本质。不分轻重、难易、主次的平均使力,次要因素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对主要因素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态、思维发展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择要主攻,而将学生能够自行或经过讨论能够克服的内容以“空白”的形态呈现,由学生利用空白时段自行补充、联结,这样的“空白”不仅无损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以虚映实”,反而会极好地帮衬和烘托教学主题,有利于学生对主题、重点、难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2、扩展知识领域,内化所学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储备,积极主动地扩展新的知识领域,是现代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学中在学生“知识和经验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发展性问题,再配以“空白”,时段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或在揭示问题的关键、本质所在以及学生无法克服的难点后,设置教学“空白”,有利于学生自行扩展知识领域,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飞跃。“内化”是将自己活动的成果或教师所教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加以连接,与原有相关的知识构成“上位”、“下位”、“并位”的逻辑关系,即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使认知结构不断丰富,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得出有关结论后,适当设置“空白”,让学生再联想形成过程的合理性、逻辑性,有助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3、形成节奏,调节胜利节律。节奏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一种普遍存在的方式。自然界的四季更替、潮汐间作、草木枯荣,社会生活的起伏翻腾、浪式前进、时代变迁,人体内部的心脏扩收、肌肉松紧、神经张驰………无不影响与熏陶着人类的心理,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现象———对节奏的需求。教学“布白”是形成教学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满足学生对节奏的需求。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段落或激烈的思维活动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适度的教学“空白”,可使学生紧张的神经得以松弛,刺激活动的思维处于安静,从而有效地调节大脑减少疲劳,使学生精力更加充沛、注意力更加集中地投入新一轮的学习中去。因此,教学“布白”可调节学生的生理心理节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