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课上出课的味道来

(2007-03-09 12:40:40)
分类: 教育心理
把课上出课的味道来 

http://q.blog.sina.com.cn/g/xljs

每当听过一堂好课,人们往往会说:“这堂课真有味道,听起来真过隐!”看来,课上得是否有味道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

课要上得有“味道”,就得灵活运用幽默语言,使教学充满趣味;就得巧妙地运用情感熏陶,使教学饱含情味;就得切忌全盘授予,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使教学具有韵味。

一、课要上得充满趣味。生活中没有幽默是乏味的,课堂上没有幽默则是枯燥的。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对9万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有幽默感的老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巧妙地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就能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对于学科的教学内容,若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观点到观点的枯燥的理论灌输方法,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恰当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轻松;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课要上得饱含情味。不少教师在上课时就教学内容的完成和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来说无可挑剔,但课堂气氛好似一潭死水。生性活泼、想像满怀、情感丰富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中,主体性被扼杀,被教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一言堂”“传声筒”“搬运工”的教法有关,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缺乏人情味所致。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要使学生获得真理,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过这样的诗句:“功战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动情、引情,学生入情、抒情,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充分发挥情感的信号功能、调节功能和强化功能,对重点问题突出讲,对难点问题剥开议,对疑点问题展开争,对热点问题及时评,对一般问题精要析,并且适时引入情趣横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谚语等努力创造一种情意盎然、欢快愉悦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语,情意盎然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应有情味袅袅,如咀甘果的“收尾”,课结束,但情犹存。课堂教学融进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三、课要上得具有韵味。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写诗是这样,作画自然也不例外。记得有两位著名画家画过这样两幅画。画面简单,不见一花一草,但“含不尽之意于画外”,几只蝴蝶却能激起欣赏者的丰富联想,生动地表现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寓意,令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画家的巧妙构思和艺术造诣。另一幅画是“深山藏古寺”,画面上不见寺庙的一瓦一角,只见到在溪边汲水的老僧,却能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这大概就是所谓艺术的魅力吧。倘若画家不是这样表现,或是让马儿行走在鲜花丛中,或是让老僧在古寺庙中念经,那就俗不可耐,毫无韵味了。课堂教学艺术,觉得教学艺术与写诗作画一样,颇有相通之处: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三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了一节课,惟恐学生不理解,把教材上的知识要点和自己的理解全盘托出,犯了艺术上所说的“直露”的毛病,该让学生自己思考的地方也越俎代庖了。老师已经把话说清说透了,学生只有空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哪里还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呢?所以,把工夫用在点拨上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含英咀华的乐趣。没有讲多少话,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收到了“此时无为胜有为”的最佳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