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心理 |
http://q.blog.sina.com.cn/g/xljs
苏蕊,十六岁,辽宁人。苏蕊曾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像天底下所有幸福的孩子一样,苏蕊在父母的呵护下不断长大。1993年初,苏蕊的父母双双下了海,创办了一家外贸公司。不久,随着海外部分业力的扩展,她的爸爸于1994年去了瑞士。那段时间正是他们的业务大发展时期,苏蕊的妈妈冯蕾每天忙得像陀螺,根本无暇顾及女儿,无奈之下,她找了一个小保姆住在家里照料孩子。这年,苏蕊进入了幼儿园学前班,她都是由小保姆接送。每天放学看着小朋友们一手拉着妈妈一手拉着爸爸高高兴兴回家时,小苏蕊就会想起自己曾经有过的快乐,又是羡慕又是难过。在她细小的心灵里,觉得爸爸妈妈都不再爱她了。慢慢地,她的性格变得敏感而乖戾,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小朋友打架。
1995年4月17日,是小苏蕊的七岁的生日,早晨妈妈问她:“今天你生日,准备要一个什么礼物呀?”苏蕊歪着脑袋想了半天,说:“妈妈,我什么也不要,我只要你下午来幼儿园接我回家。”妈妈答应了。下午,苏蕊放学的时候却没有看见妈妈,小保姆告诉她,妈妈因为有个很重要的谈判,不能赶来接她,但妈妈答应会带生日蛋糕回来,给苏蕊过生日。苏蕊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就坐在客厅里等妈妈,但是一直到夜里11时,妈妈也没有回来,小苏蕊连晚饭也没吃就哭着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的苏蕊看见餐桌上摆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但她那依然红肿的眼睛里没有闪出妈妈希望的惊喜和兴奋,并以与她年龄极不相称的谈漠冷冷地扫了一眼妈妈,然后一把就将蛋糕打翻在地。妈妈见状,气得抬手要打她,小苏蕊毫不畏惧地盯着她说:“你说话不算数,你骗人!”
1996年9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准备带苏蕊去矫正牙齿。母女俩正准备出发,妈妈的手机忽然响了,苏蕊听到妈妈在电话里说:“我今天要去给孩子治牙,没时间。”随后,她又隐隐约听到电话里一个男人的声音说:“下来吧,我的车马上就到你楼下了。”两个人说了半天,妈妈最后还是答应了那个人,匆匆忙忙地下楼去了。苏蕊跑到阳台往下看去,只见楼下停着一辆小汽车,一个高个子男人从车里出来,朝着妈妈迎过来,两个人手拉着手一起坐进了车里。苏蕊虽小,但她已经懂事了,她知道妈妈有了“第三者”。小苏蕊伤心又愤怒。
当晚,爸爸从瑞士打来电话,苏蕊在电话里哭着对爸爸说:“妈妈有了别的男人,她不要我们了……”谁知,爸爸听完她的哭诉,平静地安慰女儿:“这是很正常的事,将来你慢慢就懂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苏蕊被爸爸妈妈在电话里的激烈争吵惊醒了,在妈妈的只言片语中,小苏蕊听懂了,原来爸爸妈妈虽然没有离婚,但都各自有了情人。小苏蕊觉得从此谁也不会再关心她了,不会在乎她的感受了。生意上的朋友或是男友的电话让妈妈与苏蕊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正处在青春期的苏蕊悲伤、无助、并变得神经质,在她无法解脱的时候,她常常下意识地用刀划伤自己,望着不断流出的鲜血,想到妈妈看到后的伤心和愧疚,她感觉到一种报复的快意。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个男生给苏蕊打电话,本来是通知她一件事情,但是,她妈妈警惕地看着她接电话,并追问她是谁的电话。见妈妈这么在意,苏蕊故意气妈妈:“是我男朋友,怎么了?你紧张什么?你有男朋友,就不许我也一个、两个的?”似乎怕妈妈不信,第二,她特意将一个男生带回了家,并故作亲昵地将男生拉到自己的房间。苏蕊的身边有了众多的追随者,有女生,也有男生,因为经历大致相同,他们一起吃饭,唱歌,上网聊天。2002年10月,苏蕊在网上以“忧郁的公主”为名结识了一位在校大学生。苏蕊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第一次得到了渲泄,她把对父母的怨恨全都倾诉给这个网名叫做“郁闷王子”的大学生。没想到的是,“王子”的遭遇和苏蕊大同小异,两颗心于是靠得更近了,两个人在网上谈起了恋爱。
很快,“公主”和“王子”都从网上走向了现实,苏蕊第一次在“王子”身上得到了她渴望已久的关心。2002年圣诞节,知道妈妈不会回家的苏蕊和男朋友狂欢后,在一家酒店开了一个房间,把自己交付给了“爱情”。但是,两个家庭同样不幸的孩子却越来越显露出他们性格上的弱点,他们多疑而易怒,为了一点小事儿就互不相让,闹得天翻地覆,直到分手。可是就在这时,苏蕊发现自己怀孕了,惊慌失措的她跑回了家里。
得知女儿怀孕了,母亲惊愕得几乎晕倒,她将女儿狠狠地打了一顿。几天后,她带着女儿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人工流产手术。这次手术让苏蕊在家休息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母亲也放下一切事情在家陪伴了她一个月。这是十年来,她陪女儿最长的时间。母亲赎罪般地无微不至地照料女儿,而苏蕊也感受到了妈妈的这种忏悔和爱,她那伤痕累累的心也慢慢地在母亲的爱抚下得到了安慰和滋润。
然而就在这时,母亲的公司出现了重大的问题,她四处奔走,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不给女儿增加心理负担,她没有把这一切告诉苏蕊。于是,刚刚得到修补的母女间的感情再次破裂了。以为又被母亲抛弃的苏蕊绝望之下,再次网恋,并在两个月后再次怀孕。这次,她报复性地直接告诉妈妈:“我又怀孕了,你得直接带我去做手术。”看着母亲又气又急的样子,苏蕊轻蔑地说:“我只想让你能像个妈妈,不要为了臭钱就随便把我丢下,否则,我痛苦也不让你好受。”母亲惊呆了,她怎么也不相信女儿会说出这样的话。她连夜打电话给苏蕊的父亲,可是没想到,在电话中他们又激烈地争吵了起来。在他们的争吵声中,苏蕊明白了,原来远在瑞士的父亲已经又有了一个家。苏蕊再度绝望了。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平均三个月一次,苏蕊又连续做了三次人工流产。每一次,母亲都感学自己死过一回,被女儿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快要崩溃了。经别人的点拨和介绍,母亲终于带着苏蕊来到了心理医生的诊所。经过几次经心地心理治疗,苏蕊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她说,她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报复妈妈,她是想以此求证,母亲还爱不爱她?她还想以此将母亲留在自己的身边。得知了女儿的这些想法,母痛心疾首,她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
根据苏蕊的症结所在,母亲放下了自己的工作,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尝试着和女儿像朋友一样地交流,探讨一些人生问题,探询女儿对今后生活的想法。而这种久违的亲情也让苏蕊伤痕累累的心得到了抚慰。虽然也许苏蕊不可能在心灵上完全抹去过去的一切,但她已经看到了希望。
点评:以上案例中,苏蕊的情况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可以看出苏蕊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很多挫折,由于苏蕊长期处于儿童分离性焦虑中,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攻击性强。
父母之间的争吵与诺言的丧失,造成苏蕊由对亲情的渴望,变成了失望。这种失望使得苏蕊渐渐对父母的爱有些灰心、绝望直至最后对父母关怀的拒绝。当父母各自有了自己的情人后,苏蕊认为自己没有了家,失去了温暖的保护,这种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更为严重。苏蕊更加悲伤、无助、甚至有些神经质,其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渴望父母的爱护和关心。怎么办呢?为了唤起妈妈对自己的注意,自己伤害自己。看着妈妈的伤心和愧疚,苏蕊产生了快意。家中没有温暖,苏蕊便另外寻找温暖的场所和方式,上网聊天成了苏蕊与人沟通的最好途径,遇到与自己经历相似说的来的网友,便很快走的很近。
苏蕊的怀孕受到了妈妈的格外关心,其内心得到安慰,心理平稳。但是由于母女之间长时间的距离造成他们之间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产生误会。父母的再次争吵让苏蕊很绝望,她试图用自伤的方式报复自己的妈妈。连续三次怀孕,既可以说是苏蕊对他人关爱的依赖,也是其对母亲是否还爱自己的一种印证,只不过,这样的想法太让人痛心了,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做赌注,企求换来自己内心的平衡。
在我们的生活里,可能存在着许多多的“苏蕊”,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因为在生活中得不到关注,在思想上得不到理解而痛苦、彷徨。而我想要告诉这些曾经有过这种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孩子们,伤害自己的同时你也正给关心你的人带来了伤害。要相信父母的爱,虽然他们的表现方式也许不尽人意,但对于爱你的人,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呢?做一个首先爱自己的人,再学会爱别人,世界在你的眼中就会变成一个崭新的样子。前一篇:一个害怕跟别人眼光对视的女孩子
后一篇:我近来想看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