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生活哲理 |
分类: 生活哲理 |
http://q.blog.sina.com.cn/xljs
http://q.blog.sina.com.cn/xwhzt
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沉锚效应"。
如你想让你的朋友陪你出去玩,若说:“陪我出去玩好吗?”朋友不一定去。但如果说:“出去走走,随你的便,是去喝咖啡,唱卡拉OK,还是逛书店?”他很可能选定他最喜欢的,如“逛书店”而陪你出门。
再如早上喝豆浆时,如果服务员问:“先生要不要加鸡蛋”,“加”与“不加”即是“沉锚”。但若问“请问先生,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则“一个”或“两个”便是“沉锚”了。显然第二个问题更有利于促销,这就是沉锚效应在起作用。
一对未确定关系的情人,如果说“我们相处一段,看是否合适”,就不如说“相互关爱吧,我们能走到一起”具有沉锚效应。
研究沉锚效应是人际交往、谈判与经商不可缺少的课程。
欢迎阅读红颜的生活哲理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