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

(2006-11-18 23:55:41)
分类: 个案介绍

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 高老师,你记得我吗?上次我和一个同学一起来的。”……“我现在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你能帮助我吗?”此话来得很快,而他那渴望的眼神又使我感到突然。为了表示对他心情的理解,我很快回答说:“我想我是能够帮助你的。”他的眼睛微微一亮。

“我中考因为发挥失常,没有考到重点中学。这个打击对我来说很大,……算了,真不想回忆过去了。”我只是静静地听着,没有答话,接着他又说:“我自小生活得很开心,父母都很疼爱我。后来父母工作较忙,见面时间也不多,关心我就自然少了些,尤其是……”又是半句话,我仍然没有答话,还是静静地听着。

我从断断续续地大约30分钟的谈话中,知道他是个刚进高一的学生。初中时性格十分活泼,待人也热情。可是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始下降,还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尤其是说话,说了半句,欲吐又止。他心中好像有块大石头压着,这究竟是什么呢?

    在对学生情况不是太了解的时候,在我们之间还没有建立彼此信任关系时候,我不宜立即“逼”他宣泄,而是设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心理情境,让他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美好的真情,冷静下来去认真思考:究竟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依靠他自己的人格力量走出人生的“低谷”。 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

 

辅导过程

第一部分   用心交流,建立信任关系

    那次交流后,我从他的原班主任处了解了一些有关他的情况。其父母都是公务员,对孩子很民主,但由于工作较忙,和孩子沟通不够。在初中阶段,活泼好动,待人热情,家上天资很好,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是领先的。也就是说他在众人面前是一幅好孩子、榜样学生的形象。升了高中,环境改变了,没有昔日的光坏了,不再是中心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感到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心里很内疚。既想彻底抛掉这个思想包袱,又感到很难找到原来的感觉,心中渐渐蒙上了一层阴影……

   至此,我明白了,他为什么说的都是半句话。

   两周后,他又来找我了,他告诉我,同学们选他担任班级的干部,他十分激动,他为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而高兴,但又怕同学对他失望……

   “老师,你看我该怎么办?”我很自然地回答说:“这还不好办?尝试一下,了解一下自己的能力有什么不好?既然同学们信任你,说明你的能力很强……”

  “老师,你也这样认为?”我用眼光表示同意。他显得有些激动,继而又用迟疑的眼光看着我说:“我害怕大家最后失望,我担心自己做不好……”又是半句话。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我起身给他倒了杯水,说;“我确实不太了解你,也不知你害怕的到底是什么,但是我想不管这个指什么,既然大家信任你,你就从头开始嘛。”

    他的眼睛一亮,说:“老师,你也有过害怕吗?”我回答说:“有,当然有。”他接着问:“那么你的害怕,最后结果是什么?”“唔……刚开始担心害怕,可是一开始行动做事就有点豁出来的念头,就一直走下去了。最后就忘记害怕和担心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说,“如果我失败了,老师你还相信我吗?”似乎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我要继续肯定他,鼓励理解他,目的是让他增强信念。“相信,为什么不相信?我不但相信你能当好干部,而且还相信你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真的?”

“真的!”

只见他的眼圈有些发红。好一会儿,他深深吐了一口气说:“我会再来找你的,会的。”这时我觉得应抓紧时机将他的情感转移到班集体的大环境中去,于是我接着说:“当然可以,不过也不一定是在这儿,在班级活动中,我们不是一样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好!一言为定,这个干部我当了,你看我的行动吧!”

 

第二部分   设置情境,重新找到自已

    综前面的信息,我找到了他的问题根结。他的情绪之所以困惑,主要是由于缺乏对自己的认识,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找不到自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故而他的情感一直处在矛盾之中,情绪也一直处在波动之中。瞄准问题,我决定先做好两件事。

第一步做的是动员全班同学对他的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怀和支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友爱。

第二步是对他表示极大的欣赏。由于他的工作出色,立即得到同学们的理解和赞扬,而他的各种能力也渐渐发挥了出来。

渐渐地。他开始变了。

但是如果以后自己有些事情办砸了,还会这样欣赏他吗?带着这个问题,他第三次来到咨询室,但这一次来他比前两次轻松多了。他一开口就说:“老师,给你我对了,同学们真的对我很好,对我工作也支持。但是如果……如果我出了岔子,还会这样看待我吗?”这是他第一次将“失败”改口为“出岔子”。我认为已开始涉及到问题的实质,于是我回答说:“我想不会的。还是那句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将你和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你会怎样看待出岔子的同学呢?”“我不会的,不会把他看扁的。”“好,那么你也可以自己去寻找这个答案。不用怕,去试试吧!”他似有所悟地走了。

 

第三部分   倒出心声,走出人生低谷

    我们的第六次见面是在学校的操场上。这一次是我谈得多些,谈话的主题是如何对待失败。我向他讲述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情况,同时暗示他我与他一样,也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的。我的坦率,令他感到惊讶。他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自信心。谈话结束时,他说:“老师,谢谢你给我讲了你自己,谢谢你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我知道该怎么做啦。”我知道时机已成熟了,再找一个契机适当引导就可以了。

    在高一的下半学期中,他的成绩突飞猛进,由普通班考入重点班。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感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比以前塌实多了,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进年级前30名。”——这就是一个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的心声。 

 

辅导后记

了解学生,根据来访学生的各种信息,拟定初步的咨询方案是咨询成功的前提。这次咨询我以环境的渲染、自身情感的体验为主旋律。来访学生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但又渴望同学的理解,这一矛盾导致他的情绪上下波动。我采用“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和“现实疗法”。除了使用聆听、关注、沉默、同感、自我披露等技巧外,更注重情境的作用。我创设一种让来访学生既感到轻松而又奋发向上的情境中,让他自己从中悟出道理。例如他产生困惑的焦点是做不好事情,怕失去大家的信任。我引导他,同学们选他做班干部,这本身就是对他的最大信任,是一种无言的信任。最后,他自己得出“只有自己看重自己,信任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信任你”的人生感悟。

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欲言又止的孩子从人生“低谷”中走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