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育儿 |
摩罗
由于胡觉照教授的博客上无法发表读者评论,我只好把对他的评论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
胡觉照教授说:“岂止《出师表》应该撤出中学语文课本,《隆中对》更不应作为范文让人们学习!……只有严肃的研究历史,才能把沉重的包袱,转化为整个民族的精神财富。”
我是十二分的赞成!
胡觉照教授的文化洞察力让我佩服,其道义感和责任心让我敬重。
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人们,包括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该多多关注胡觉照教授的有关言论。
当然,其他人也应该予以关注,因为胡觉照教授所提出的,乃是关于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如何重建文化价值的重大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绕开的现实问题。
附录:
强烈支持 胡觉照教授“以《止战疏》替代《出师表》的建议”。
背景材料:
读到博客上一些网友对上述言论的评论以后,回应如下:
胡觉照教授认为不应该将《出师表》、《隆中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并不是企图将这样的作品从历史上抹去,所以不存在如网友“溪谷流音”所云“历史成了任何时代都可以随意删除更改的小说”之问题。中学语文课本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读物,也是容量非常有限的读物,将什么样的作品编入这种容量有限的特殊读物,确实必须具有当代价值观和当代视野作为指导。虽然《出师表》、《隆中对》从某一个特殊角度来说也是很好的文字材料和重要的历史文献,但是没有理由非得要中学生阅读和学习不可。我们今天之所以认为它们应该是语文教材的内容,仅仅因为它们曾经和已经是中学教材的内容,至于他们为什么要成为中学教材的内容,古人没有论证过,今人也没有论证过。
胡觉照教授就此提出反对意见,也许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对它们作为教材内容的合法性进行论证的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不管他的意见是否正确,这个行为本身是极有价值的。胡觉照教授为我们就这一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契机,也开了一个好头。
如果按照胡觉照教授的观点,不让《出师表》、《隆中对》成为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典范作品,会不会像有的网友所云具有那些不良的后果?我的看法是,第一,这个行为没有否定《出师表》、《隆中对》在历史上所曾享有的重要地位,这个地位可以由相关的学术著作继续予以肯定;第二,这个行为没有改变诸葛亮曾经发表过《出师表》、《隆中对》中的言论并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事实,也不会改变现代人和未来人对这一事实的历史记忆,因为所有的相关著作都可以反复强调这个事实;第三,这个行为不会与网友“紫如” “中学语文课本不是政治读本,更多的该从语言和文字上来选文”之主张相抵触——这个主张是否完全正确姑且不论——因为《出师表》、《隆中对》享有崇高历史地位的原因,本来就不在于它们的“语言和文字”,而恰恰在于它们是一代名相、文人的千秋偶像诸葛亮的言论。这个标准正是紫如所批评的“政治”标准。假如《出师表》、《隆中对》出自一位中学教师的手笔,即使语言和文字更好,能不能享有现在的历史地位?我看肯定不能。
到了午餐时间,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