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外出,等候在公交车站。旁边一面目清秀的女子,穿一件月白色的连衣裙,带着一男孩、一女孩。我随意的问:你乘几路?她立马用中文回答:我是日本人。哦,是个老外。我明白,言外之意:我不会说中文,但又不失礼貌。好久没遇到老外了,我忽然有点兴奋,一句英语脱口而出:你是日本人?她笑着点点头。这两个孩子是你的?是的。显然,这个日本人能听懂英语。在日本旅游时,我知道,大多人是不会说英语的。我又问了她与丈夫的工作,得知她是家庭妇女,丈夫是律师,在南通工作。她笑眯眯的望看着我,眼中好似有点疑惑:南通,一个海滨小城,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居然能说英语?我马上解释:因为女儿在苹果公司工作,我在那里生活过几年,所以会说一些英语。她笑着点头,明白了。
我问她:你等几路车?答:53。我打开手机,查询公交信息。告诉她:53路车,还要等二分钟。然后,我又饶有兴致的说:几年前,我去过日本,那里非常干净!她笑了。其实,语言就是为着生活的,是活的。遇到老外,就要多多交流。一会儿,车来了,大家挥挥手,再见!
在车上,不由想起以往的一件趣事。几年前,我家宝宝上半天私立幼儿园。我每天乘公交车,再步行二十多分钟去接。然后,带着宝宝,在硅谷的主干道——国王大道上的一个公交车站等车。中午时分,几乎没有乘客,每天就遇着唯一的溜着滑板的那白人小伙子。咱三个人,就这么默默的等待着,谁也不开口。一等,就是一二十分钟,大家大眼瞪小眼,每天就这么沉默着。
有一天,我实在憋不住,指着宝宝说:这是我的孙子,他就在这里上幼儿园。我住在森尼维尔。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几个月。每个星期都会乘公交车,带宝宝去斯坦福大学……这些话,我常说,因而说得倍儿溜。小伙子,边听边点头——完全听懂了。然后,他手指着前方,滔滔不绝的,快速的说着,我只能理解大意:他在谈自己,告诉我,他在这里工作……这么快速的英语,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
我明白,刚才的一番话,误导了他——让他以为我英语非常棒。于是,我赶紧说:抱歉,抱歉,我只能讲一点点英语。他重复了一遍,一点点。立即又带上耳机,不理我们了。后来,我知道了,要练口语,不能找小伙子,找那些年龄稍大的,耐心会好很多。
语言应该是活的,但咱们学的大多是哑巴英语——听、说的能力很差的。无论外出,还是在宝宝幼儿园,遇到难题,我就对老外说:请你写下来!拿起纸片一看,就基本明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