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我来过成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城市的绿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名胜古迹、浓郁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就形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迷人魅力。
天府之国,丰富的物产滋润着他们,使得他们衣食无忧,也逐步形成了休闲的慢生活方式。他们说话,慢悠悠的,带着拖腔。成都,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园,人们悠然的坐在一张张竹椅子上,边品着茶,翻着报,聊着天、搓着麻将……有些茶客,喝茶、聊天、打牌累了,把报纸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晒着太阳,自由自在地睡觉,成都人的休闲可见一斑。老外们,也入乡随俗:也喝着茶、聊着天。其实,人活着,就应该这样悠然自得,慢悠悠的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那样,一天到晚,急吼吼的,争分夺秒,实在有违人性!
然而,天府之国的美誉,并非凭空而来。它丰盛的物产得益于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都江堰:二千多年前的成都平原,受制于地形,常年苦于水旱灾害:无论是岷江两岸洪水泛滥的汛期,还是枯水期。频繁的洪、旱灾害,让普通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是李冰父子,用自己的智慧与胆略,用数亿吨石头,修筑了都江堰,尤其是筑造了鱼嘴型的分水岭——将岷江分流成内外两江,一举治理了猖狂、肆虐的水患。后来历朝历代的水利专家们,前赴后继,不断的维护着都江堰。今天,不仅在二王庙中,游客们可以敬仰造福千秋万代的李冰父子。在景区绿草如茵的花坛中,矗立着一个个不同朝代的水利专家们的雕塑。有了他们,如今,成都人民才生活在风调雨顺,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
当再次来到都江堰的主体——“鱼嘴”,我似乎忘记了身边摩肩接踵的游客们,一个人默默的久久的注视着:二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依旧,石头筑造的鱼嘴依旧。它,默默的滋润着成都大平原。激流奔腾的岷江,翻滚着白色的波涛,从远处飞奔而来,然后,顺着鱼嘴,乖乖的分流而下。
站在景区,我举目眺望:四周青山环绕,耳畔流水潺潺。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就以聪明智慧、吃苦能干而著称。而李冰父子,又是多么务实、理性而伟大!他们建都江堰,完全遵循自然规律与河流自身流动的属性。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朴素的价值观。而反观现在,很多的水利工程:通过外力来修坝——阻挡河流,达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肆意违背与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比起古人,多么惭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