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话剧《正红旗下》

(2023-05-01 18:27:29)
标签:

文化

娱乐

分类: 散文


    那天,在王府井大街闲逛,忽然发现,大名鼎鼎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在街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哦,独步天下的人艺话剧,是我最为心仪的。快步来到售票处,一问,就这么巧,今晚上演话剧《正红旗下》,仅剩三张票,于是买了580480元的两张。

 

    老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尤其爱读《四世同堂》。他那鲜活独特的语言风格,多姿多彩的市井风情,浓郁的京味儿文化,当然更主要的是,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正红旗下》,也是京味儿十足的话剧,细腻的刻画了清末衰败年间,京城中,趾高气昂的八旗子弟们,生活贫穷窘迫后,艰难度日的人生百态。

 

    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成的遗作。老舍是满族八旗子弟中的正红旗人,这可说是一部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的小说。拉开序幕,舞台上红色的屋顶,整齐的琉璃瓦,一下子将咱们带入写意而苍凉的老北京。身着蓝深色衣服的老舍扮演者,缓缓走来,带着苍老的嗓音,从他出生的那天起,娓娓道来。十幕话剧中,“老舍”一直穿针引线般,活动在舞台上,不时的缓慢的述说着什么。

 

    这部话剧,以男性角色为主,进了京城的正红旗子弟们,大多依然习惯于养尊处优、游手好闲,但现实又是那样的残酷:能做个皇城的护卫,每月领三四两银子的兵饷,就算不错的。很多衣食无着的,依然遛着鸟、哼着京剧……然后,四处赊账、打牙祭。他们肩不能提篮,手不能锄地。但谁要是愿意屈尊,去学点手艺活儿,还被嘲笑。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在老舍出生后的第三天——洗礼,亲戚朋友来祝贺。家中没钱,因而在酒中大量兑水,虽然大伙儿千杯万盏,但居然没有一个人醉——极具讽刺意味。这些旗人,就是这样屈辱、悲催的活着;当然,也有比较自立自尊的——学点手艺。

 

    舞台上,人物的一句台词、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那么鲜活、传神;偶然,哼一句短短的京剧,也是韵味儿十足。舞台上,时而幽默诙谐,时而慷慨激昂。不时,激起观众内心的共鸣,引起热烈的掌声与会意的笑声。

 

    后来,八国联军进了城,建了教堂,带来了洋教。在贫穷艰难中苦苦挣扎的人们,也包括一些旗人,以为信了教,仰人鼻息,就找到了靠山。于是,就愚昧的在人前抖威风。但很快,洋人就给他们瞧了颜色:一个趾高气昂的德国军官,面对着六七个人,一个一个的狠抽大嘴巴,啪啪啪的山响。瞬间,台上台下,一片死一般的沉默。其中的深刻寓意,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部剧中,女性的戏不多,但也颇为出彩。旗人家庭中,年轻的媳妇地位极为低下:她只能低眉顺眼、伺候公婆、整日操劳——含泪生存。老舍满月了,大姐回家几天,妈妈念叨:给女儿吃点啥。她怕妈妈伤心,强忍住心中的悲苦与眼中之泪,轻声的乞求:“不要管吃什么,让我好好的睡一觉吧!”这是她唯一的要求!一旦媳妇熬成婆,就是另一番风景:家中除了男人,她想啥是啥。家庭关系中的女性间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动作与语言都比较夸张、逗人,常常引发台下嬉笑不已。

 

    老舍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的走进了观众心里:老实巴交的父亲、善良正直的王掌柜、聪明能干的二哥、尖酸刻薄的姑妈………人艺的音乐、舞美、灯光等自然也是顶级的。现场欣赏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不愧是一场艺术的享受、文化的盛宴!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话剧《正红旗下》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话剧《正红旗下》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话剧《正红旗下》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欣赏话剧《正红旗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