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博客周的几点体会
(2008-12-31 11:27:01)
标签:
高新浪财经的博客周学习机会杂谈 |
分类: 杂谈 |
新浪财经博客周的几点体会
新浪财经的博客周是我的一个学习机会。这不是什么谦虚,是我个人的体会。因为,工作实在繁忙,很少有时间看看自己的博客,看看网友的评论。但博客周就不一样了,为了对网友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还是要花些时间看看,大家说了些什么,有哪些反映等等。一方面,试图了解一些网友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也想通过网友,使将来写东西的针对性更强一些。
实事求是地讲,介绍海外的情况对国内很多网友来讲,感兴趣的程度远不及直接谈国内的股市,甚至介绍几个股票。当然,这种方法对很多人是最好不过的了。因为,这样省时间也有效。我在海外演讲的时候也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听众半开玩笑地讲:“你是这方面的专家,干脆告诉我们买哪个、买多少、何时买最好。”是啊,这样最省时间也不需要自己动任何脑子,要是能有这样的专家就好了。多少投资人都盼望自己能购碰到这样的专家,事实上却常常落空。道理十分简单,一方面,读者很难判断谁是这样的专家,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号称专家,很难马上鉴别真伪,鉴别实在是需要时日;同时,如果真有这样的专家的话,投资人就很难找到了。因为,一个人能够那么厉害能够自己赚钱,为什么要在那里大声嚷嚷?他(她)根本不需要拼命地劝说别人来如何投资,只要自己悄悄地用自己的方法赚钱就够了,大家都用同一个方法,怎么能够赚到钱?
当然,并不排除那些拼命拉广告的人,出于好心或经济的原因,愿意把自己辛苦发现的赚钱方法与大家分享。但这样“善良”的人,也有几分不负责任。因为,赚不到钱的可能性同样也是存在的。那些怀着满心的希望追随了这些广告的投资人,当发现实际结果与期望有如此大的落差的时候,他们除了骂娘以外,恐怕别无选择!
还有,就是这里暴露了一个监管的问题。实际上,这些试图帮助客户理财的人,应该是专家理财的雏形。一个成熟的市场,对这个行业应该有详细的要求。例如,什么人能够有资格代客户理财?要不要注册登记?是在各省备案还是直接在证监会备案,应该有一定的准入制,才能尽量减少欺诈,以保证投资人的根本利益。
还有,即便是注册以后,如何对潜在的客户进行市场宣传,也要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如果要讲自己的投资结果如何辉煌,就必须要有据可查。证监会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防止欺诈。如果一个人做的广告拿不出可资证明真凭实据,这个广告就是欺诈。对于这样欺诈,证监会不仅要提起公诉,还要鼓励普通投资人进行诉讼,尤其是当投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下,就构成了欺诈,这样的诉讼当然会赢。因为,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一致的。
另外,就是要有公共的可供查找的对外公开的数据系统、或者是商业化的系统,专门付费也能找到相关的资信。这就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制约系统,既能防止欺诈,也能让那些真正有本领的人迅速作大作强。所以,要有人专门收集这些理财专家的纪录,以利于对未来的投资进行仔细的评判。把那些骗子也纪录在案,防止他们将来再次顺还投资人的利益。这样的数据库对于用人单位和投资大众都是十分必要的。只要通过一定的付费,任何人应该能够使用这样的数据库。国外的很多数据公司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