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已经发表)
(2008-07-13 08:07:59)
标签:
财经财富人生股票我记录杂谈证券/理财 |
分类: 财经 |
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
2008年6月14日
在过去几篇文章里,我先后讲到了原油、粮食价格以及通货膨胀的话题。说来也巧,每次遇到朋友,大家都喜欢问我有关通货膨胀和期货价格的问题,我猜这个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大多数问题当然是希望我能够预测未来某种产品的价格趋势,探讨相应的投资策略。说实在话,这样的问题往往很难回答。因为,准确预测某种产品的价格实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常常对那些能够对未来趋势给出明确答案的专家们发自内心的佩服,因为,即便能指出正确的趋势也会使投资人受益匪浅,更何况精确的预测!还有一些朋友与我谈及有关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十分有趣。在这篇文章里我就这个问题进行简单讨论。
物价上涨是不是就是通货膨胀?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专门的论述说二者是一回事,也没有看到文章说二者是两码事。在我看来,通货膨胀肯定是物价飞涨,或者是暴涨。那么,什么是飞涨或暴涨?10%还是20%?没有一本教科书里给出一致的定义。那么,物价上涨了就是通货膨胀吗?那可不一定,因为,经济学家们认为,每年价格指数小有上涨,例如,上涨2~3%就应该属于正常情况,就不能称之为通货膨胀。还有一种情况,在消费品当中,某类产品由于特殊原因,其价格在一个时期内大幅度上涨,有时上涨甚至超过50%,经济学家们也不一定就称之为通货膨胀。难怪大家常常争论,原油价格长了那么多,大米的价格也长了,怎么经济学家还不认为这是通货膨胀?是的,物价指数可能是个太专业的术语,还是让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加深一下对“通货”的认识,进而了解“膨胀”的概念吧。
通货膨胀既可以是由内部政策引起,也可以是由外部条件诱发。德国在上世纪20年代,创造了通货膨胀的纪录,是德国普通老百姓的一场噩梦。当时的物价指数在短短的几年里,从1飙升到7260亿!一个人终生的财富积累在几年后还买不到一片面包!人们早晨排队买东西是为了逃避下午可能发生的价格巨大跳跃。工薪阶层一天发两次工资,家庭主妇们早已等在工厂的门口,为的是节省时间迅速把半天的工资转换成实物,否则,价格不知已上涨了多少。德国的这段历史为通货膨胀做了最好的注解,也为内部政策而引起通胀树立了典型。
与德国相反,墨西哥的比索危机就是外部原因诱发通胀的典型例子。那是1994年圣诞节期间,墨西哥政府突然宣布,将比索大幅度贬值,这就是著名的墨西哥“圣诞惊喜”。这一消息一经宣布,民众闻风而动,各银行门前立即出现了民众排队的长龙,证券经纪公司的有价证券的卖单更是堆积如山。任何人都清楚,在比索崩塌以前,通过这样的行为,或许自己的财富还能幸存一些。其实,人们不可能想到,这种行为本身,更加剧了比索的暴跌,股市几乎瘫痪,全国陷入恐慌。与此同时,物价立即上涨50%,而且不断上涨,利息率更高达70%。想想看,那些靠信用卡以及银行借款为生的对利息率敏感的人们,怎么支付得起如此高的利息,除了破产别无他途!
由此可见,通货膨胀一定是物价普遍的和大幅度的上涨同时发生。所以,只要不是二者同时发生,看来解释必然会五花八门。因为,价格问题常常是个政治上十分敏感的问题,无论在那个国家都是个极易产生争论的问题。然而,这并不影响投资人准确地判断通货膨胀,除了物价指数这个统计指标以外,一个显而易见的简单指标就是黄金的价格。因为,历史反复地证明,黄金相对于纸币而言是最好的保值与增值的形式之一。以墨西哥为例,当比索贬值时金价同时暴涨,由1200比索一盎司上升到2500比索一盎司,到1995 已经上升到3000比索一盎司,一年多的时间里上涨2.5倍!所以,黄金是通货膨胀条件下的投资首选,着已经被历史反复地证明了的。
对普通大众来说,短时间内价格大幅度升值,容易让人们感觉到它的震撼力,但对于长期的价格稳步上扬却往往缺乏警惕。根据美国商业部的数据,1970年1美元的购买力,到2004年仅剩0.21美元,同期的物价指数也上升491.5%。从1970到现在的38 年时间里,美国的确累计了大量的问题。美国预算赤字增加超过了4000%;累积联邦债务增加了超多2000%,其中,外国拥有的美国债务增加将近1600%;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总量增加了超过1400%,每年用于支付利息的费用也增加了大约1000%;同期的黄金价格也上涨了2500%,从$36美元上涨到$900美元一盎司。因此,国际社会关注的老问题再次成为主要话题,美国如何跨越其经济的十字路口,将会给世界留下两个截然不同后果:要么解决自己的问题;要么让美元自由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