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国际粮食市场潜伏危机——作于2008年1月22日
(2008-07-13 07:46:48)
标签:
财经财富人生股票我记录杂谈证券/理财 |
分类: 财经 |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8年1月22日
(此文已经发表)
世界粮食价格在经历连续几年的上涨后,供需矛盾仍然没有减缓的迹象。特特别是以粮食主的农产品,很可能会成为2008 全球性的一个严重问题。中国政府应该对此尽早采取相应措施,把国际市场粮食短缺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多年来,国际粮食的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能源与食品争资源,因生活水平提高所造成的畜牧业发展,更大大加剧了粮食的供需矛盾。国际粮食市场的供应链已变得十分脆弱。很多农业问题的国际专家已三番五次地警告:要警惕可能的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危机。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和大米2008年3月交货的合约,连创历史新高。大豆价格创造了34年来的高位。玉米的价格也到达了11年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也是国际市场最重要的粮仓,却正在失去它昔日的地位。据美国农业部预测,2008年玉米的库存量会降低到33年的新低;小麦的库存量可能会创造60年从未见过的新低。很多国际专家认为,库存量已经低到了让人恐惧的水平!
粮食短缺问题,除了国际主要期货交易所的明显迹象外,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粮食价格的暴涨案例,也反映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最为明显的是2007年先后在墨西哥、印度和中国发生的粮食价格上涨,已部分地暴露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尽管目前的问题还是局部的,但各国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让这个问题更形尖锐,因为可供销售的粮食越来越有限!如果2008年由于世界气候反常使农业普遍减产,世界粮食市场的买家可能会骤然增多,其后果不堪设想。
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应早作准备。主要对策如下:1)紧密关注国际粮价的行情,在粮食价格回落的条件下,早日动手适当买入,以增加必要的储备;2)抓紧安排2008年的生产,以减少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3)合理处理调控物价与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积极性的关系,认清粮食价格上涨是个国际问题,也是长期的趋势;4)迅速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力度,在政策和具体投资安排上必须提高到长远战略的高度;5)认清粮食问题的敏感性,无论国内还国际市场,应以多做少说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