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家教
撰文/大罕
近几年在上海带了几个学生,增长了不少见识。一方面深深体会到家长的心情,另一方面也深深体会到家教的艰辛。
上海的生活水平较高,一对一的辅导,价钱不菲,家长都愿意承受。他们宁可自己紧一点,也舍得拿钞票出来请老师。
有的孩子很有个性,正值青春期,叛逆心理明显,家长深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既异常又正常的这一状况,虽有时苦不堪言,却丝毫不会松懈。既要管,又要管得恰当,看脸色,观情绪,你进我退,你退我进。大腿拧不过胳膊,也还是要拧一拧的。
一般来说,家长对老师付出的劳动是尊重的,在教学效果上给予充分的理解。但也有对教师要求过高的时候。家教不是灵丹妙药一吃就灵包治百病。家教效果的体现,一个是需要时间,另一个是需要积累,三是要看起点,四是要自己跟自己比。
我教过一个学生,教的时间不长,刚接触后不久,有所体会,一时心血来潮就写了一篇文章,发在博客里。一晃一年过去了,这事早已忘掉。最近接到家教公司的电话,说是家长要求把学生的名字去掉。我听了这事,觉得有点诧异。我在文章里说的都是好话呀?转而一想,换一个角度,觉得家长也有道理,他不愿意网上留名啊。于是遵从指令,我将此文一并删除了。
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非易事。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数学本领,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不同学生,写出不同的、但又恰如其分的教案,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顶烈日,冒着风,乘地铁,坐公交,迈双腿,登高楼,跑到学生家里,喝一杯茶,见一脸灿烂,心里十分愉快。可是,如果要看对方的脸色,那就十分地划不来了。
遇到过这样的一位学生,第一次教,她觉得难了;第二次简单些,她又觉得容易了,心想我都会何必请你教?第三次难些,她觉得太难了,就不耐烦了;第四次,其间本人接到了短信,于是摆弄手机回复。她立马发脾气了,索性不再学了。这哪是学习啊?分明刁难老师!后来她在电话里索性直说了:是心疼钞票!这种人认为,我是花了钱的,老师教的每一道题都应该是经典之题,最好就是高考要考的题,每一次授课都要得到丰厚的收获,不然就对不住付出的钞票。嘿嘿,到电影院看电影,要求每一个镜头都是经典的,每一句台词都打动人心,不然就退票,原来如此!
有几种情况是不能教或不能教下去的:
一是基础太差的。连职校的教材都一窍不通的,怎么可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补到普通高考的水平?补课辅导不是吹汽球,一吹就胀。反过来说,即使是吹汽球,汽球的容量有限,吹多了是会爆的。
二是本人不想学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想学,必须是自己想学。这是来不得勉强的。
三是视钱如命的。家教是一种智力投资,是高消费,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者视钱如命,给钱时瘪嘴巴,双方都会难受。
四是要求过高的。家教的作用肯定是用限的,对那些中等偏下的学生,刻苦用功的学生,配合默契的学生,效果最好。教师不是江湖郎中,不能包治百病,不可能立杆风影。
链接:絮谈家教
明镜菩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