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夕阳山外山(一)

(2011-05-05 20:26:18)
标签:

卢沟桥

楷体

长亭外

山外山

gb2312

文化

分类: 心灵小记

清明,我又梦见了外祖父,他孤独地靠在木榻上,老人特有的浑浊嘶哑的叹息声从书斋传出,这声音穿越几十载,自幽黯的楼道传来。我循声,拾级而上,朝他三楼的书斋走去,然而,楼道中的台阶变得纵深而难以攀爬,恍然间,这记忆中的旧洋房幻化成了教堂,那声音仿佛从哥特式的塔尖飘来,迂回在空灵的厅堂间。我能感受到他孤独的气息,却怎么也无法去安慰他。


 “英雄若是无儿女,千古河山漫寂寥。”上世纪的峥嵘岁月里,老人不仅倾囊将所有资产支援祖国,而且将所有的儿子也送到了前线。战争结束,老人依然将膝下仅存的儿女四散天涯,直到凄然离世之际,赶来的母亲、舅舅怅然泪下,悲叹几十年来,未来得及与父亲倾谈,就离别的遗憾。


   外祖父晚年的时光,多是在丹青书斋中度过的,在他气壮山河的画作中可以窥见,经历乱世后,旷达宁静的内心。心理学家说,孤独的人会为自己构筑一个人物众多的精神世界。那么,在他独自沉浸绘画之时,其心灵感受,是否宛如与叱咤风云的挚友品茗?从他仅有的几幅细腻静物中,似乎可以感受到其与儿女倾心忆旧的心绪。可惜,晚辈似乎要过了经年累月,才能读懂天堂里老人的心思。

 

怀揣对家人往昔回溯的执著,我保持着与年事较高的舅舅书信往来的习惯。我们仅见过几面,印象颇深的是,当我还是孩子时,他来京,领我游览卢沟桥,那日的夕阳斜照在卢沟桥上的石雕护栏、荷叶墩上,他在“数只辄不尽”的石狮中徘徊,细数桥头沧桑的弹孔。我远望干枯的河道发呆,耳边是他低声哼唱的歌谣: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后来,很多年后,家人才得知,舅舅,竟是抗战英雄,七十年前,他离家失踪的一年,竟是在外祖父的指引下参加了“双髻山大湖之战”,那是1941年在闽南沿海的著名胜仗。我方才明了,他在芦沟晓月的吟唱隐含着怎样的情愫。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