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一生唯一成功的恋爱是他对色彩的挚爱之情。他对色彩的熟练技巧形成与1883年末至1884年。十九世纪法国化学家Michel
Eugene
Chevreul说,“文森特发明了一套严格的体系,即在对比的同时,把握统一性法则,这种体系创造出来的色彩简直美得不可言喻。在画下一笔之前,梵高经常跳起来,盯着画布近两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将两种基本的颜色(如黄色和红色),结合起来,调制出第二层颜色(橙色),他偏爱使用最大明亮度,最接近于基本色的颜色,而不是选择混沌的色彩。
一个温暖的夏日,我沿着文森特的足迹从Nieuw-Amsterdam
走到Zweeloo,这个地区基本保留了梵高所处年代的全貌。路上的车子停下来,招呼我上车,人们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徒步旅行。事实上,我只想听从文森特的建议——慢慢地走着,欣赏大自然......
在路边的田野里,我剥开白色的土豆花蕾,看见了淡紫色、浅黄色的花瓣——柔软、娇嫩。但我知道,梵高是不屑于使用这种颜色的。他作品的主题,永远是普通人。1885年初,在提奥的鼓励下,他完成了“吃土豆的人”,这是他对色彩的成功尝试后的第一幅天才的作品。
在Amsterdam梵高博物馆,我仔细观察了梵高作品的画布,发现上面隐匿了一系列纷乱繁杂的色彩,连黑色、棕色都不同寻常,和其它色彩一样,黑色也是由基础颜色——红色、黄色、棕色组成的。红色和绿色撞击着,甚至连阴影都是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着能量,传达着情感,并且捕捉着超越视觉的灵感。
(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