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吴楚之战孙子 |
分类: 青少读物《孙子伐楚》 |
十七、占领楚都
春秋时期,大国一般只要国君尚在,就算不上亡国,流亡政府也能得到相关利益诸侯的承认。
千里伐楚,今天总算快要摘到果实,雍澨大胜,标志着楚都大门已经被打开。
回望征途,千山万水,对于擅长顺水行军的吴军来说,这一路山地险关,倾注了多少士兵汗水、孙子心血!
已经占领楚都门户雍澨,前方基本已无险阻,千里行军即将到达终点,只是楚都易克否?楚王能捕住否?
逮住楚昭王,是阖闾梦寐以求的事,但比吴王心情还要急迫的是伍子胥,全家血仇能否得报,在此一举!
《左传》记载:楚军逃到一处停下来开饭,吴军又追了上来,楚军只有逃跑,吴军吃过楚军做好的熟饭再次追击。吴军在雍澨地方再次打败楚军,接战五次,吴军来到了楚国都城——郢都城下。
楚昭王现在终于要面对吴兵临城!昭王并不是那么惧怕危及生命,这时各诸侯国有个潜规则:对一国之君,杀戮的极少,最多不过废黜另立新君而已。
只是觉得有些冤枉,啥时候得罪的吴国?偷牛的走了拿拔橛的出气?平王是平王,寡人是寡人,爸爸是爸爸,儿子是儿子,难道父债子还?不讲理呀!
看来就是如此,老爸欠下的孽债要寡人偿还,昭王当即立断,坚决走为上策,不陪你们玩了!
于是,楚昭王带上妹妹季芈及近臣,从城墙上缒城而下,偷跑到雎河边乘船逃命,据史载,这天为己卯日。
庚辰日,吴军顺利开进郢都,楚昭王开始了流亡生涯,先是逃入云梦泽,后又投奔到了随国。
阖闾怀着“大功告成”的心理率军开进郢都,步履风度绝对趾高气扬!按照身份对等分配战利品原则,阖闾心情绝爽地入住楚国王宫,昭王不及带走的诸多楚宫娇娃,也就归吴王一人享用了。
上行下效,吴军将领则开始抢占楚国逃亡官员的家室财产。
将军子山行动迅捷,先一步抢占了囊瓦府邸,囊瓦搜刮功夫冠绝华夏,家产及侍妾自然可观,是只肥得浑身浸出香油的烤乳猪。
可惜这消息被后到的王弟夫概得知,不由心头五味俱全:凭什么?谁定得规则?先来后到?该论功行赏?屁话!拳头硬的是老大!于是,夫概决然动员经过休整补充的私兵,出击令尹府!
子山如同抢了张中了特等巨奖的彩票,还没来得及兑奖,便来了武装劫匪,又是自己惹不起的王弟夫概,只得忍痛割爱,退避三舍,乖乖让出了令尹府。――史称“争宫”事件。
这一事件是个危险信号,说明吴军内部出现了离心离德倾向。
但吴王阖闾此时处于亢奋中,没兴趣出面制止这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就连当个裁判,简单地划定一下各将领“劫收”范围也没做,看来也是被形势大好晃晕了脑袋。
吴军内部团结出了裂缝,在孙武看来,这是极其危险的,严重违背《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上下同欲者胜”原则。
大型战事暂告一段落,作为军事主将的孙武已接近无事可做,对于吴王下步打算,孙武迷惑:是尽量安定楚国?还是致力摧毁楚国?
阖闾本人也处于迷惑中,对楚国是长期军事占领?还是干脆将其灭国毁宗庙?只知道需要把流亡的楚王追捕到手,其实,假如真遂了心愿,吴王也是一大难为:怎么处理这现任国君?干掉?不妥,供养起来?也不妥,押回吴国好像也不大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