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够强,不怕干露露湿漉漉
(2012-12-04 10:16:39)
标签:
杂谈 |
免疫力够强,不怕干露露湿漉漉
王石川
2012-12-04 |
责任编辑:王燕
针对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一事,国家广电总局29日作出了停播整顿江苏教育电视台的决定。此前已要求各级各类广播电视媒体,以及包括网络、移动终端在内的各类视听新媒体,应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严禁丑闻劣迹者在视听节目中发声出镜。
这列呼啸而至的欲望车列车,终于脱轨而至倾覆。干家母女被剥夺了在视听节目中发声出境的机会,江苏教育电视台更是被停播整顿,创下了中国电视业罕见的“悲剧”。干家母女的名气达到了顶点,而江苏教育电视台终于万众瞩目,可是这种局面也许并非他们所想。
美国文化批评家福塞尔在其著作《恶俗: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中认为,恶俗就是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却恬不知耻;是虚伪、俗艳和无知:是以丑为美、以假为真、以浅薄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以之观照干家母女在《棒棒棒》录制现场的表演,便可发现颇为契合。其实,干家母女的恶俗早有“前科”,只不过这次更激烈更突破底线而已,其中一个原因是,干露露的母亲要把另一个女儿干毛毛推向娱乐圈。只是,这次干家母女演砸了,而希望靠消费干家母女而火上一把的《棒棒棒》也吞咽了苦果。
面对干家母女的丑陋表演,网络上下骂声一片。骂,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立场。但仅仅唾骂几句,并无多大益处,一定程度而言,你越骂,干家母女越开心,你骂得越激烈,她们就越过瘾。骂,不怕,她们怕什么?怕没人骂,没人关注,怕被冷落,成为毫无价值的被随口吐掉的口香糖。为何一些过气明星或三四流明星总挖空心思地制造新闻,总渴望占据报纸的娱乐版或社会版版面,道理正是如此。比如,不小心走光了、露底了,你要真以为她们太不谨慎了,那你就太不解风情了。由此而言,对干家母女最好的态度就是忽视乃至无视。
当然,除了无视之外,我们更应该挖掘干家母女“崛起”背后的文化心理与大众表情。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邱紫华认为,一场怪异的文化狂欢正在大众文化的视野中兴起,文化娱乐性和故意颠覆传统是其特征。于是,我们看到芙蓉姐姐、凤姐、小沈阳和干露露纷纷出面,他们言辞越位、行为出格、衣着夸张,比如小沈阳的娘娘腔,故意以中性混淆性别形象,在公开表演中热衷于自我作践,话题时而涉“性”。这就颠覆了大众文艺的原有定义,甚至冲击了精英文化乃至过去的政治主流文化,这是她们受关注的一大原因。
干露露再脱,如果没人搭理,她也就兴趣索然了。问题是,消费者干露露的人太多,笔者简单搜索了其公开行程,发现她似乎从不缺少出场的机会,不仅被一些商家疯狂追逐,也成为一些传媒的座上客,在网络上更是长期占据网友关注的“版面”。人有选择崇高的自由,也有选择恶俗的自由,干露露恶俗,只要不影响他人、不伤害道德、不妨碍法律,随她去吧,问题是,她一再被不少商家恶意炒作,被一些媒体故意消费,这就值得警思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感叹:“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如果说干露露没底线,那么借机“揩油”的商家和媒体是不是更没有底线?
干露露们很走俏,也能反衬出老百姓的文化娱乐生活太单调,可供消遣的渠道太少。有句话说得好,“心灵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套用这句话的逻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吸引大众的优质娱乐多了,干露露的空间自然就小了。我们的艺术人员所要做的,不是与干露露比低俗、比庸俗、比恶俗,再比也比不过她;我们的管理部门也别只顾着封杀干露露,而忘了如何满足公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没有好的替代品,封了干露露,还有湿漉漉。
任何国家都有低俗之人,任何时代也都有越位之徒,对此我们不必掉以轻心,但也不必太紧张。只要我们的品味高了,审美趣味丰富了,见多识广了,免疫能力提升了,就一定见怪不怪,甚至付诸一笑。不去消费干露露们,她们自然无趣,她们再搭载欲望号列车,也不会产生太负面的影响。
|
本文选自九个头条,作者观点不代表九个头条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