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骄傲与失衡
(2010-07-12 08:43:56)
标签:
杂谈 |
中国企业跻身世界500强的骄傲与失衡
来源: 成都商报 发布时间: 2010年07月12日 08:05 作者: 王石川
有人说,(中国企业)“卖烟的最赚钱,卖油的最来钱,商贸的最省钱,银行最有钱”。可以说,这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几乎全是垄断企业。垄断企业之所以强大,往往与权力荫庇有关。
7月8日,《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的最新排名,中国入榜企业数量再次刷新,共有54家企业榜上有名,超过了去年43家的纪录。三大中国能源商昂首步入前十名,其中中国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分别位列第7、第8和第10位。
企业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中国企业摧营拔寨的背后,无疑盈动着丰富而积极的信息,正如报道所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为国内企业成功走出困境及平稳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500强中欧美及日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减少,总体收入下降”的现实语境中,表现可圈可点的中国企业,的确有资格骄傲。不过,暂时的欣然可以,但不能狂欢,略微的激动可以,但不能自足。尽管中国企业无论数量和名次都有所攀升,但存在的失衡不能不正视。
其一,强与大的失衡。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评价中国企业500强时,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企业)500强实际上还是500大。企业不仅要做大,更重要的是要做强,强而不大,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不至于垮,大而不强,迟早要垮,垮的影响也会足够大。如果把这话放在如今进入世界500强企业的54家企业身上,尤其与其他世界500强企业相比,就可以发现不少中国企业确实大而不强。有学者称,“与世界500强相比,我们投入多,收益少;干得多,收益少;我们卖产品,他们卖品牌;我们卖力气,他们卖知识;我们卖市场,他们卖技术;我们卖资源,他们卖文化;我们人赚钱,他们钱赚钱。”斯言不谬,可谓切中肯綮。
其二,央企与民企的失衡。上榜的中国企业共54家,其中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的企业共有46家,另有8家企业来自台湾地区。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暂且抛开一边,上榜的中国内地企业,几乎全部为央企,或者深具国有背景。经济发展要稳定与健康,就必须两条腿走路,央企要发展,民企也要发展,如果央企的前程一片明媚,而民企举步维艰,则不是好事。当前,我们民企数量不少,但难以发展壮大,一大原因就是因为很难得到相关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其实别说倾斜,与央企相比连平等的待遇都没有。比如,在4万亿元的投资刺激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民企就很难分一杯羹。而且,尽管国家早就出台了非公36条,但许多领域还是为民企设置了玻璃门。
其三,权力与权利的失衡。有人说,(中国企业)“卖烟的最赚钱,卖油的最来钱,商贸的最省钱,银行最有钱”。可以说,这次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几乎全是垄断企业。垄断企业之所以强大,往往与权力荫庇有关。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为垄断企业,尽享国家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厚待,却往往与民争利,想提价就提价,动辄乱收费,向国家上缴红利实在寒碜。
纵览这些失衡,无不是体制性之忧。而消除这些失衡,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不加正视,则经济发展势头必然难以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