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霞客若活在今天,肯定写不完游记

(2010-07-13 23:24:06)
标签:

杂谈

徐霞客若活在今天
肯定写不完游记

 新文化报 
 
 
  第一

  关注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昨日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讨论中预计,呼声甚高的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自由行最快在年底前开放。蒋孝严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他同时指出,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7月12日《信息时报》)。

  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不止是蒋先生的个人体验,但凡趁着闲暇有着旅游经历的国人都深有体会,甚至每人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悲伤叙事,简言之,景点观光费用高已经形成集体认知。难怪有网友称,徐霞客活到今天,肯定写不完游记,因为门票买不起。此非虚言!徐霞客出身书香门第,但到了其父一代,已经家道中落,徐霞客外出旅游长达34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如今的名山大川、知名景点几乎皆曾留下足迹,如果这些地方一个个收取虚高门票费,青史留名的徐霞客游记便不复存在。

  颇具反讽意味的是,门票价格已然很高,但仍在持续攀升之中,塞满耳膜的是此起彼伏的涨价声。如今,随着蒋先生的提醒,我们不能不重新梳理对景点的认识,不能不正视门票价格虚高所带来的隐患。

  诚然,那些景点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是老祖宗留下的,不能随便圈起来就坐地起价,大肆收费。景点收费高,高得离谱,每逢涨价,往往不按套路,不讲规矩,说涨就涨,有的连必须的程序,比如听证会也免了,俨然把景点当作聚宝盆、摇钱树,游客要想欣赏必须高价买单。不少地方的景点,其门票涨价出现了这样一种“惯例”——每逢节日必然涨价,有时甚至离黄金周还有一段时间也按捺不住提前涨价。基于民众怨声,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不得不发出“一年内只能降不能涨”的禁涨通知,但似乎于事无补,仍有景点偷偷涨价,如此一来,景点观光费用怎能不高?

  也许,景点工作人员的日常开支与景点的修缮护理,需要一定费用,这就需要依赖于一定的门票收入,但我们看到不少景点的门票收入十分不透明,具体收支多少,别说游客不知其里,即便当地居民也难解详情。至于有多少门票收入真正用到景点身上,只有天知道!门票费用靠的是景点才能得来的收入,理应用于景点,这是管理景区的基本伦理,如果背离这一点,就势必涸泽而渔。令人愤怒的是,不少景点是报复性开发,只开发不呵护,一个黄金周下来,相关人员赚个盆满钵溢,但景区不堪重负,损害严重。

  除了价格高、门票费用支出不透明,景点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被权力侵吞,简言之,如今出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现象,即公共景点权贵化的现象。日前,新华社刊文《还湖于民?还湖于权贵?》,揭露西湖景区环湖一带的一些绝版风景场所,竟然异化为一些私人的高档会所,多届杭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大众西湖”不复存在。杭州市民痛指:“过去还能进的一些名胜古宅,现在改造后,老百姓反而只能隔门瞄望,还湖于民咋成了还湖于权贵?”其实,不独西湖,担忧稍有名气的景点都或多或少遭遇权力和资本的染指。景点风景好、空气好,十分宜居,自然为权贵所觊觎,公共资源一旦权贵化,必然让普通人无法欣赏,最关键的是,一旦景点过度商业化,必然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畸形开发导致景点面目全非,二是利益驱动更加炽烈,门票等价格必然持续攀升。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旅游的好处自不待言,正如有哲人所称,“旅行有好多益处:新鲜满怀;见闻大开;观赏新都市的欢悦;与陌生朋友的相遇;能学到各种高雅的举止。”问题是,当景点门票价格高得让人望而却步之际,我们还能有游兴吗?今天还会有徐霞客吗?

  王石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