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误读了“万元定金”

(2007-03-20 19:30:44)

别误读了“万元定金”

    根据教育部规定,香港高校将于今年7月7日前结束录取。被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10所香港高校录取的学生,内地高校不再予以录取。考生确认被香港高校录取后,要缴纳1万港币的定金,杜绝港校与内地高校抢高考“状元”现象。(3月19日《北京娱乐信报》)
   
  这一阵子,
教育部可谓处于风口浪尖,高校“破产说”的余波尚未平息,“万元定金”的风波接踵而至。“万元定金”的出笼原本有着善良的初衷——避免内地院校浪费珍贵的招生名额,让人诧异的是,此举却引来口水如泼,一些充满着强烈反道德意味的秽语在四下翻滚。

    收取定金实在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以说是通行的国际惯例。以美国为例,美国高中生可以填报N所高校,自然也经常收到N所高校的录取信。而且,某高校的录取名额明明只有5000个,但通常会发放10000万个录取通知书。学生收到通知书后,该高校会附加要求学生交纳数额不等的定金。交纳定金的理由很简单,确定该学生是否有报到意向,避免浪费招生名额,此外用作必要的人力、物力。我们国内学生报考美国高校,一旦被录取收到通知书时不也是要求交纳定金吗?这早已是必须的规定。

    最需强调的是,香港高校收取定金并非新闻。据2006年7月26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7月15日下午,北京市重点中学四中的理科生杜鸥家,一家人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先把15000元港币的定金汇到香港大学,这样还可以有整个暑假的时间做出选择……通知书上写明,7月15日是递交回执和定金的最后一天,逾期视作放弃。由此可见,收取定金已从去年就施行了,而且,香港大学的通知书写明的定金其实是大于1万港币的。

    至于到底该多少定金,倒并没有统一的限定。笔者在一份国内学生自费留学的报表中看到,留学成本就包括学费定金。“学费定金通常为第一年学费的10%—30%,目的在于保护国外院校的基本权益,防止学生在获签后由于自身原因未能入学。”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收取1万港币的定金委实不值得大惊小怪。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每年学费是8万港币,即便按照10%计算,定金也已达到8000元。据报道称,今年大部分香港高校都上调了学费,因此收取1万港币尚在情理之中。

    至于原本属于很正常的收取定金,之所以引起公众不满,乃至引起轩然大波,一些网民更是上纲上线,原因大概出于两点,公众对教育部门啧有烦言,保持时刻不合作的抵触情绪,二是此举在于消解内地高校和港校的竞争,长此以往势必对教育大业不利,公众心怀焦虑自然骂骂咧咧了。因此,要避免再演“万元定金”的争议,一方面公众要补充常识,保持平和和理性胸襟,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部门要争气,要做出成绩,要使内地高校和港校保持良性竞争。

http://61.153.235.142/sz/dcmh2/047.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