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爱的物件 |

拔哥信口说@/《碗和杯子》上
中国人喝茶,用茶碗,一提到碗,就似乎是比较大的器皿,中国人喝茶用小碗,用小壶,用小杯,也就是二十年的历史,别守着我吹,什么茗茶大师,研究茶道多少年,二十年前,济南最大的茶叶市场,还是土产杂品仓库,济南大多数人喝茶还是茉莉花茶,回民喜欢喝清茶,日照绿茶才刚刚流行。台湾商人来大陆投资办厂,将高山乌龙茶,铁观音,带到大陆,带来的还有和酒壶一样大的紫砂壶,和酒盅一样大的小杯子,高的还有曰闻香杯。什么茶台,公道杯,竹镊子,泡杯煮杯,一系列的时髦玩意,紫砂壶也成了时尚之宠。
那时候,有朋友在土产杂品市场,卖扫帚拖把,兼和台湾人一块合作卖茶叶,卖的就是花里胡哨的高山茶,梨山,玉山,金萱,人参乌龙,桂花乌龙,糊弄大陆同胞,一时席卷全国,到了二十一世纪,喝茶的人就讲究的多了。我那个时候买的紫砂壶,才十元钱一把。
过去我们使用的茶碗,旧时饭店多见,也叫二两缸,也叫蓝双圈,喝酒喝水皆用之,而讲究的家里则是用,一壶四碗,带茶盘,景德镇,醴陵出的最好,革命领导人家里则是盖杯,普通职员和新潮家庭,是用丝网印花玻璃杯,其实,中国老百姓,在一个时期里,把碗和杯给混为一体了,就是喝水的一个玩意儿。
我认为,杯子应该是带把的,有一侧可以捏着的把手,因为奖杯是两个把儿的,应该,杯也是从青铜器或者外国祭祀器皿里传承下来的吧,碗在中国应该是比较大的器皿,吃饭专用,过去老百姓家里没有几个有盘子的,大都是大搪瓷碗盛菜,饭碗则都是粗瓷制造,儿童则是个小小的搪瓷碗,一个小勺,食堂则是铝饭盒,说得远了,还是回来说杯子和碗,一时流行二十年,几乎忘记了过去的物件,一家有几个印花玻璃杯,冬天遇冷热不均,会爆掉,后来有了钢化,一家坏几个,又补几个,弄的家里玻璃杯花色各异,你家是不是这样呢?而且,搪瓷茶盘,是茶壶和玻璃杯的“营房”在一块操练。
牛眼盅,是过去喝白酒的家什,过去没有低度酒,酒量也小,酒也稀罕,舍不得用大杯子干,也就是小嘴小杯慢慢抿,一转眼用在了喝茶的份上哦,过去,潮州,安溪,盛行功夫茶,空肚子,一口浓茶下肚,近似乎中药入腹,一般人绝对受不了,一盖碗茶叶半盖碗水,小牛眼盅子也就和茶一块流行了,至于,普洱茶饮用的马帮,用此小杯,估计走不了很远的路,也消化不了那干枯的肉干,没有维生素的路途。
讲究的是用杯子,一是有花纹,图案,可以品鉴,二是大小合适,高低有序,三是不烫手,喝茶不烫嘴,不如喝凉水,四是闻香宽阔,五是下嘴方便,吹吹浮沫,吹吹气泡,至于,旧时盖碗,不也就是如此大小吗?讲究人,用金边细瓷茶碗,纤纤细手,两指捏着把儿,耳边丝竹悠扬,当然,喝的是啥茶,还是茶味,不知道再过二十年还用啥物件,不知晓,弄的紫砂壶成了传统国宝,家里没有几把,几乎对不起祖宗,成了不尊重传统文化的罪人。
茶要好茶,水要好水,器要精器,好看,好用,好刷洗,不然,弄满了茶垢,刷不干净,一股子陈霉点味道,那传统的吹嘘,留给自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