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多年前,经一路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向南排列就有了经二路,经三路,一直到经八路,还没有今天宽阔的经十路,而南北竖排的就是纬路,也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一直到纬十二路。这个排列的方式恰好与地球的经纬度相反,也是当时,济南这个商埠最初建立时的一种时尚命名,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大胆,在一百年前,用数字去命名一个街区和范围,就象现在也没有逃脱以具象的形象思维命名道路的思路。那时的商埠和现在的经济商业贸易区和进出口商贸加工区,其实是异曲同工。我和悠然就住在经一路这条东西延伸和胶济铁路平行之路的东头。
我居住的附近,著名的就是济南铁路局机关大院,德国建筑师设计建造的建筑群,火车站在经一路的进出口就在其右侧,一个有四季花卉和参天大树的花园,中间的喷水池有一个大的和几个小的石刻的西洋花盆中养着几尾悠闲的金鱼,有时还会喷射出清凉的水柱。同时本世纪初围绕着这个附近一个有日本人和高丽人(也就是朝鲜族人)居住区,我们附近的升平街,永仙里,通惠街,望平街,就是典型的这个时期建筑。同时沿着纬一路一切与铁路有关的货场,装卸,运输,贮存,都出现于这个地区,在当时铁路运输是一个城市和另一个城市主要的传输工具。每天紧靠铁路却习惯悠闲的听着火车的鸣叫,倒也不觉的嘈杂和扰乱,那时的蒸气机车的汽笛是如此的高昂,特别是在道路信号还停留在眼观瞭望的状态,路南的铁路工人俱乐部,一个剧场,一个球场,一个可以供高级职员活动的台球,舞厅,图书馆,这个范围里德国风格的建筑和精致的绿化,我一直还记得小土丘山上淡淡的丁香和很容易垂落的海棠。再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就是那些职工业余画家的画作,还有迎接国庆时制作的模型火车,缩小了十倍冒着烟在小铁轨上转圈,奔驰着。我有许多闲暇就是在那些画作和模型制作中的窗口观看下度过的。
经一路和纬三路的交点就是那座高级的宾馆--山东宾馆,典型的五十年代大屋顶建筑,受着梁思成老先生的影响,要是现在也是相当于五星级的宾馆,不象现在满是俗气的商业广告和低级标语包围着,往南走,就是北洋戏院,也叫人民剧场。给我儿时的印象就是看完第一幕的时候我就已经昏昏欲睡了,在那个时期各种戏曲的唱腔就是最好的催眠曲。升平街和通惠街的路口,有一个非常精彩的食品店,各种的时令水果,糕点,干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变化,那些退出我们眼前的花色品种,你是否还有记忆,象小枕头一样的大米花,白色的纸包装上面上印着鲜红的大字,那时的一种伊拉克蜜枣不知道你的味觉里还有记忆吗?柿饼,软枣,裹着江米外衣的花生豆以及花生粘,大白兔,米老鼠奶糖,蜜三刀和羊角蜜,江米条和百籽糕,那时的鸡蛋糕长寿糕,都是看望病人的专利,一瓶橘子汁兑水喝上一杯,也是有病时的奢望。路东就是一座三轮车出租站,新中国建立以后淘汰了人力车,好象反对剥削,劳动人民的平等,就是革命的真正目的解释,那时把人力车改成三轮车就是革命的成功,把坐车的人换了成份,我们的革命就成功了,一直到现在这种封建,昏庸,低级,弱智的思维方式一直是我们这个执政党一贯遵循的迷信宣传。--(未完待续)
悠然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