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记一下吧。最近先是游玩后是忙乱,这几日家母又住院,今天算是能有一刻安静时间。
要记的,是3日晚上看的人艺话剧《家》。
之所以要看《家》,并不是因为原作是巴金,也不是因为编剧是曹禺,而是因为演出的是北京人艺。
这个时代话剧的魅力在改变,只在几个大城市,热闹也是因为前卫或者时尚,而传统的话剧却很安静。只有北京人艺,号召力依然极强,让话剧艺术保留着一份尊严。
我也算是人艺的粉丝了,不是说只要是北京人艺的戏我就看,而是说话剧我基本只看北京人艺。我看北京人艺的话剧,不在剧本,只在表演。
看北京人艺的表演是一种享受,当然我说的是那些在我看来有北京人艺传统味道的演员,这样一限制,可以欣赏的演员肯定越来越少。于是之一代是一群,林连昆之时是一批,林连昆以下,可能就得数着来了。
去看《家》,是因为朱旭、蓝天野,还有龚丽君。朱旭和蓝天野已是老戏骨级的表演艺术家了,80岁之上的人还在台上表演,不看以后会悔死你。龚丽君被称之为人艺大青衣,我心向往之,所以要看去欣赏。
结果是,老演员自不必说,是可以尽情欣赏级的,因为戏很少,所以更让人期盼。可惜我的座位比较靠后,又忘了带望远镜。龚丽君的表演也是不错的,可惜是剧本没有提供更多的机会,总感觉没有让她充分发挥的余地。
这就说起剧本了,虽然是大师小说大师编剧,却真的不敢恭维。节奏之慢,上半场真的让人昏昏欲睡,而情节又散漫,在没有朱旭蓝天野的时候,我感觉看的是青艺的话剧或者是中国话剧院什么的话剧,与北京人艺无关。虽然有濮存昕,但我一直感觉他无法代表人艺,说不上来,他没有人艺的味道。
收获是看了两位老演员短暂的却值得珍贵的舞台表演。
但我还是要再说一次:千万别吹捧人艺的话剧《家》,真的并不精彩,除了布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