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登的关键报告
(2013-07-01 16:03:20)分类: training |
< 弦外之音>
三十多年前我毕业于台北市一所非常有名的私立高中,这所高中当时有很好的大学录取率,也以管理严格出名,当时因为理科成绩不佳,所以选择了社会组,可惜的是那一年大学联考有少数人落榜,而我不幸的是其中之一。
后来和几位相同遭遇的同学一起念了补习班,每天早上骑着脚踏车经过仁爱路,看着木棉花开了又落,离开了勤教严管,我也蓄了长发,有了生平第一次苦涩的暗恋,每天晚上几乎要十点多才离开补习班。
在念补习班时很怕开同学会,因为当大家热聊大学生的乐趣时,你也只能傻傻的听,真怕如果又没考上,这辈子大概再也不会参加同学会了。三十多年后,大家的际遇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考上名校、现在很多是国内知名的教授,甚至担任教务长或是国立大学的主任秘书,也有些人当上了上市科技公司的财务长。
当时没考上一起念补习班的那些人呢?我在培训界一待就是二十多个年头,我依旧热爱这份工作,也写了三十本的书,我很满意我现在的人生状态,可以在工作之余 顺便旅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另一个一起念补习班的同学后来也没考好,不久就到美国去了,现在在美国加州担任会计师。另一位同学也没考好,人生比我还坎 坷,但他现在是台湾一家外商银行的总经理,前一阵子还应邀帮他的银行理专上课。
会述说这段往事,实在是看到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的小故事所引发。
约翰‧格登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得主,他出生于一九三三年,十五岁时就读于英国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格登从小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锺。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在二百五十位男学生里面是排名倒数第一,其它理科成绩也是敬陪末座。
最无情的是格登的老师还用打字机在成绩单旁打了一段评语:「我相信他(格登)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而言,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这位男教师还说:「格登无法明白最简单的生物学事实,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但是格登对生物学依旧情有独锺,在一九五八年,他完成博士学位时,格登从蝌蚪细胞提取出完整的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后来他被称为「克隆教父」。
现在在格登剑桥大学的办公室里,至今仍然挂着六十多年前的那份「关键报告」---老师对他的评语。格登说:「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不成功,我就会看看这个报告,安慰自己也许不擅长这份工作,但我要努力,否则真的会被老师说中。」
我想当时那位男老师此刻应该会很扼腕吧!而一个有兴趣的孩子,却没有办法获得好的成绩,其实真正的问题,可能是老师,就像用同一种方法教了一百遍,而学生依旧雾煞煞,那应是教学的手法过于僵化,若用了一百种方法教,学生还是搞不明白,那我们就可以说这孩子可能真的没有这方面的资质。
不过,不论如何,我们对一个人的未来都不应该妄下断语,因为学业成绩不能和社会成就成正比,王永庆、郭台铭都没有显赫的学历,但无疑的这二位对台湾的经济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千万别用有限的经验来判断别人无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