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的是垃圾还是黄金?
(2010-02-03 16:16: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training |
< 幸福实验室>
雷兹的垃圾研究
电视连续剧里,男主角有着凌乱的头发,胡子似乎有半个月没刮了,一件皱的白衬衫,孤灯下,案头前,一根烟一根烟的抽,他不时的用手抓着脑,时而陷入痛苦沉
思,右手的一枝笔放下好几次,浓浓的烟如鬼魅般围绕,男主角又将稿纸撕掉揉成团丢进垃圾桶,而垃圾桶外还有十多个如猎户星座般排列的纸团。我相信隔天倒垃
圾时,清洁人员一定可以判断出这家有个肠枯思竭的作家。
一位看似光亮的女明星,与其它艺人没有太多来往,可是家门口却放着许多空的啤酒瓶。我们大概可以知道,她可能常常一个人喝闷酒,也许是感叹星运不顺,或是
情路坎坷。垃圾桶其实是一个经济环境的反应,包括职业、消费水平及偏好,甚至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前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在其卸任前特别动用运算买了好
几部碎纸机回来,因为有些资料是要销毁的,否则垃圾桶装的都是贪腐的证据,都是汇钱往海外的凭证,到时下半辈子得要在监牢里度过了。
这世界无奇不有,就是有人专门来研究垃圾的问题,过去我们曾经谈过荷兰人设计的垃圾桶,进而改正市民乱丢垃圾的行为;而这次我们要来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
位雷兹教授的发现,他发现人们随手丢的垃圾非常的诚实,什么样的人丢什么样的垃圾,每一样垃圾在变成垃圾前都有一段故事,都能解读出一些人们所忽略的讯
息,透过研究分析,往往会变成非常有价值的情报。
例如雷兹教授发现,社会中产阶级的食物浪费程度远高于高收入家庭及低收入家庭,若按重量来计,中产阶级丢到垃圾桶的食物有接近15%是还可以食用的,细究 原因,是因为这阶级的人大多数属于双薪家庭,时间较为紧张,以致不会花太多时间来处理剩余的食物。在过去冷战时期,美国一家企业提供军方一个特殊的材料,
但苏联始终不知其成份及用途,于是苏联的情报人员就假扮成他国商人,到这家公司的工厂考察,苏联人员穿着厚重的鞋子,鞋底是特制的,有部分是海绵,可以在
行进间,沾到一些散落的灰尘,另一部分是磁铁,很明显的是要吸一些金属物质,于是这些机密就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给带回苏联,经化验后一切真相大白。
更简单的例子是人类的排泄物,一旦想进一步了解身体的状况,验尿及粪便是必经的手续,这些都是人体排出去的垃圾,可是经过仪器检测之后,身体健康与否也有了结果,所以懂得运用,垃圾也能变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