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心理学家对奖赏行为的实验
从2006年开始,我开始担任继林伟贤老师之后的第二位全球「Money&You」课程的华文讲师,有时在演讲场合中,我也会问学员,对每一个人而言:是Money比较重要,还是You比较重要?现场的结果,大多数的人都觉得You比较重要,代表一些形而上的东西是人生最高的追寻,可是当我继续问大家:目前的工作是为了Mone还是You时,大家的答案有八成以上都是为了Money。说真话,这年头真的能忠于自己的人真是不多,大多数的人仍然得为五斗米折腰,仍然会为了工作,而慢慢的让自己的梦想与兴趣越来越远。
在台湾长大的孩子,尤其是过去经过高中联考、大学联考洗礼的中生代,我相信有絶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选择方向,在各类组的科系选择上,我们会考虑的是学校的知名度、离家的远近、还有录取的排名与分数。在以前先填志愿再考试的方式下,我自觉能考上就不错了。即使法律、商学、政治、社会、大众传播有着颇大的差别,但我仍然将志愿卡全部填满,完全没有想到我的兴趣或才华在哪里,即使侥幸考上了,我在学业上仍然是个不出色的人,更不是会让老师记住名字的学生。
如果读者们听过我的演讲,觉得我是个从小很喜欢说话,常常参加演讲比赛得奖的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从小到大都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更不是班上的风云人物,甚至有些自闭或自卑,而在离开大学二十年后,我觉得我有着比别人幸运的际遇,过程中,不论是痛苦的挣扎或是丰收的庆悦,它都让我更了解自己,了解什么是自己干得很愉快的,也知道什么是自己不如人的地方,而当我专注在那些会让自己开心、有成就感的事时,我发现一些好运气也跟着伴随而来。
你是为自己工作,还是为了这份薪水而工作呢?不同的思惟就会有不同的努力程度,也会有不同的人生景色。举一个心理学家雷帕所做的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他让这些孩子可以利用各种颜色的彩色笔在图画纸上画画,并且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条件组。第一个条件组,心理学家保证在画完后颁给大家奖状;第二个条件组,仍然会给予奖状,但是在还没有画完之前不让他们知道;第三个条件组,心理学家对于奖状完全没有保证会给或不给。
孩子画完后,心理学家依实验计划在第一、二条件组儿童的奖状上写下了他们的姓名,然后贴在公布栏让大家都看得到,而第三条件组的小朋友什么也没有得到。
之后这些心理学家持续的观察这些孩子在教室里绘画的情形,结果发现第一条件组儿童与第二、三条件组的绘画时间相较,明显的减少许多,后来心理学家们有一种推论,就是如果事先保证通通有奖,对于这些孩子的干劲与主动性往往不增反减。
这种行为方式,我们可以将其运用在激励上,到底什么是对员工最好的诱因?是外在的奖赏吗?是钱?还是国外旅游?我相信那会得到快乐,但却是短暂的,做为一个领导者,你必须要发挥内在报酬的力量,因为它让每一个员工都充满热情与干劲,因为他不是为了「Money」工作,而是为了「You(自己)」工作。
我有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David,他常常告诉员工,不要有为了老板工作的想法,因为如果公司经营不好,做老板的顶多把公司关了,而影响最大的是员工本身,尤其是现在外面景气不是很好,到一个新环境要从头学起,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每个员工要有为自己工作的想法,才会有好的工作效率与创新能力。
如果工作符合自己的兴趣,我觉得就是最佳的报酬,虽然它并不一定保证你会平步青云站上顶峰,但如果碰到低潮、挫折、委曲时,你会比较不容易放弃,你会比较耐得住寂寞,所有的成功者不都是能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吗?周华健、任贤齐、刘若英……等,他(她)们都是台湾知名的歌手,也在内地有颇高的知名度,这些人都曾经在成名前当过唱片公司的助理,也曾经收入入不敷出,过过一段艰苦的日子,不过他(她)们并没有因此选择转行,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他(她)们依然忠于自己的兴趣,当时机成熟时,他(她)们成为在歌坛及影坛中闪亮的巨星。
只是大多数的人并不容易从小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或是认清自己的性格特质,我们都需要一些摸索,把一些原先并不熟悉的事变成熟悉,甚至变成一种专长,一旦变成个人的一种能力以后,我们得到了正面的反馈,我们更乐于把这些事表现得更卓越,即使原先并不是个人的兴趣或能力,我们会因受到肯定而让别人认为那是一种个人的独特优势,或是天生就适合搞这个行业。就像是我的事业伙伴林伟贤老师,在他的个人特质上,他绝不是一个合格的讲师,可是透过自我的努力与期许,他成为一位在海峡两岸间举足轻重的国际知名培训大师;就像我以前只是帮习惯领域学说创始人游伯龙教授安排课程推广与行政的小助理,因为误打误撞而走上讲台,从一个内向害羞的人转变成靠嘴巴吃饭的人,从一个员工转变成自己出来创业,这种工作真的不能说是我的兴趣,但却能充分感受到成就感,这十多年来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发生,都让我深刻的感受到那种内在的报酬。
找回自己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堂课,找到自己热情的所在,就像是引爆一颗原子弹的引信一样,为钱工作只会让我们忙碌一生,学习把每一件工作做到最好,学习珍惜身边的每一件事物,这份心意很容易让你从无趣的工作中变成充满趣味的天堂。这是真的,因为我感受至深!
Action is Power:
1. 请思考你现在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
2. 请思考有什么事会让自己乐此不疲。
3. 如果你的工作是很有保障的,请列出它的优点与缺点。
4. 请思考你曾经遭遇过最大的冒险是什么?
5.
真实的问自己,如果不从事目前的工作,你最想要做的工作是什么?
6. 把每一个不熟悉的事情都当做是学习的机会。
7. 把每一件事都尽力做到完善,你就会发现工作的乐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