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师赛,叫我如何不想他?】

标签:
上海大师赛费德勒德约科维奇纳达尔穆雷王的盛宴优雅大师印象派体育 |
分类: 费德勒网球频道 |
犹记去年此时,还未开赛,他只是练习时向球场上空发出了几个网球,而球迷发出的阵阵欢呼和尖叫,几乎将白玉兰顶棚掀开。然后,每天的黄金时段,随着主持人拖长而拉高的腔调隆重介绍“罗杰·费德勒”,关于他的好戏准时开场,成为旗忠网球中心最华丽的表演——本来这应该是当时世界第一纳达尔的待遇,成住坏空,胜者为王,谁也改变不了在上海两次捧杯的费德勒最受欢迎的事实。
在自己的国度,看到自己最喜欢的人,虽然隔着屏幕,模糊了时空,似乎他的一举一动,尽在你眼中,纵是天涯,亦如比邻。
所以,早早就知道他今年不会来,但是直到开赛,我仍在痴痴期待,幻想他会不会突然改变主意,就像在蒙特卡洛一样,临时决定持外卡参加。他要是来,谁敢不扫花以待?别忘了,去年他可是答应过我们的,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与我们相约“明年再见!”如今我担心,明年再见,他还记不记得用吴侬软语对我们说“我爱我的粉丝”,而我们一直都刻骨铭心。
有人说,出生于1981年8月8日的费德勒,早在1998年就进入职业生涯,至今比赛场次逼近1000场,是利用了网球的游戏规划:一、年满30周岁;二、参加职业比赛场次超过600场;三、成为ATP巡回赛球员超过10年,才取得了“豁免权”,手持“免死金牌”缺席上海大师赛。事实上,他一直是个懂得规划,知道取舍的人。在他最鼎盛的时期,他也非常珍惜职业生涯,不拿青春赌明天,不拿身体赌奖金。不像纳达尔、穆雷之辈,一方面抱怨ATP赛事安排太紧密,疲惫的身体得不到休息,甚至威胁要罢赛;一方面又马不停蹄宁愿绕地球一圈也不放过亚洲低级别赛事——也没人拿枪逼着你呀,还不是抵挡不住银行支票的诱惑?真是的,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做了叛徒还想上光荣榜,跟费天王一比,境界不同,高低立判。
费德勒的缺席,还有德约科维奇的退赛,再次表明,亚洲在网球世界里是欠发达地区,是被忽视的一块版图。赛不逢时啊!看看欧美赛事,都是在大满贯之前,至少可为大赛热身检验训练成果。偏偏亚洲赛是紧接着美网最后一个大满贯之后,中间还插进一档国家赛事,弄得球员各各神疲,个个力竭,不是伤员就是病号,明日又天涯,谁还愿意远渡重洋倒时差?再说,已近年终,强拏之末,有心无力,排名座次基本尘埃落定,兴师动众图的是什么?
网坛四大天王,本来是一场王的盛宴,却因为新老球王的缺席,而变成了纳达尔与穆雷的“二人传”,小众表演,不足登大雅之堂——央视五套都转播其他节目去了。这样,亚洲惟一的网球大师赛,白白花了那么多银子,却连吆喝围观的人都没有,正如赛事总监所说“就像你精心准备了每年的生日聚会,但没有人出席一样。”冷冷清清的上海大师赛成了落寞的“五言绝句”,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即使排名世界第二和第四的纳达尔与穆雷,严格按规定相约决赛,能跑善守的他俩,也不过是第N次上演“动物大战僵尸”的连续剧——可惜纳达尔不给力,重蹈去年覆辙,止步十六强,让观众扑空,让黄牛党叫苦,剩下穆雷的独角戏,注定只能是个“无言的结局”。
没了当今世界第一的德约科维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少了前世界第一的瑞士球王费德勒,树上没孔雀,麻雀变凤凰——看看今年的中网,进入八强的,要么是无足轻重的爆冷小卒,要么重一色都是野兽派力量型选手,直把网球当石头,砸来砸去,比恨斗仇,结果让今年从未进入过决赛的伯蒂奇捡个大便宜,夺了一回冠军。
而费德勒是“印象派”优雅大师。
他的球路犹如莫奈瞬息万变的光与影,他球风有着梵高绚丽的色彩和热烈的情绪,他的球艺恰似塞尚静物的深沉且让人捉摸不透,只留下天马行空的印象——艺术之美,正是在于百看不厌后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即使再不懂网球的人,在费德勒的艺术网球面前也羞于承认,至少,你看到了最新流行款的战袍,还有翩翩绅士的形象,值回一晚美妙的时光。
今夜,就让时光倒流,慢镜头回放,将他跃起挥拍的某个姿态定格在我们眼框里,用思忆裱起来,挂在心房,装饰了一生的梦想,让我们永远翘首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