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下欢度国庆】

标签:
国庆回家同学会乡下母亲 |
分类: 生活频道 |
我当即央求最小的外甥作导游,去镇上走走。多年未到镇里,即使是国庆假期,气氛也与平常无异,有种忙碌的热闹,其实最是心平气和的,没有张灯结彩,连欢庆横幅都看不到。仅在某个巷口,竖着一面国庆优惠大酬宾的广告牌:“处理碟片,10元1斤。”我很想去现场实地考察一下按斤论两的碟片是怎么卖的,但看那箭头路标,拐了又拐,九曲十八弯的,不知指向深巷何处。算了,别自己被人卖了。整个镇上已是翻天覆地,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改了路线,沿街有私人圈地,大兴土木。由于没有规划,边拆边建,旧屋新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乡下人一旦有钱就投资不动产,不是建屋就是修墓,多半还有港、澳、台胞衣锦还乡独家赞助,算是光宗耀祖,聊表孝意。放眼望去,远处的坟墓修葺一新,跟半山别墅似的有棱有角,有模有样。家居与墓地之间有路可直达,不能直达的也是曲径通幽,这就叫生死与共吧。
回望我母亲的坟茔,明月夜,短松冈。但我不悲伤,因为母亲永远在我心上,不论我身在何方,不思量,自难忘,特别要记得每个国庆假期召集家人上坟祭墓——前明节在家的人去祭墓,国庆节在外的人去祭墓。我家兄弟姐妹多,外甥侄子更多,组织起来,也是几十人的队伍。大姐夫一声令下“出发”,小孩突前,大人殿后,浩浩荡荡向山头挺进。那场面,香火弥漫,鞭炮齐鸣,那是相当壮观,足以告慰我母亲的在天之灵。
正在冥想间,旁边突然闪出一人来,不由分说,拽住我的手猛烈一阵乱摇,其幅度之大,几欲让我手臂脱臼。我尚未见识过如此夸张的见面礼仪,一时又无法挣脱,只得顺势与他热烈握手。原来是高中同学。他唤住走在前面的妻子,也是高中同窗。我且喜且悲,岁月无痕,到底还是模糊了人的视线和形象,以致差点擦身而过。刚好女同学又是我姐夫家的亲戚,便相伴到我姐家坐坐。
在我姐家宽阔的客厅里,唯一的装饰就是我那读高三的外甥拿的各种奖状,一壁贴到天花板上,让人仰视,叹为观止。据说还真有福州工作的亲戚把他的小孩带来现场观摩,进行家教。我的同学表扬道,像他舅舅一样真会读书,明年定是考北大清华的。外甥对我同学的话置若罔闻,好不容易从学校放风回来,得抓紧时间看电视。我倒有些坐不住,飘飘然,原来我还有榜样的作用!我姐谦虚道:现在是可以,谁知道到时会考得怎么样?好像担心运动员状态出得太早,比赛时出不了成绩。同学便以我作担保,开始列举我学生时代的优异成绩。惭愧,惭愧!穷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就是我们的UPS(独家卖点)。但凡有别的优势,早就德、智、体、美甚至情全面发展了。像身边这位仁兄,与邻桌的她隔座送钩,暗生情愫,别人都在埋首苦读,他们却执子之手,共剪西窗,早早结成神仙美眷。
谈起生活,在当地银行工作的他们扼腕叹息,那位贤内助满腹幽怨,没钱啊,日子不好过呀!夫妻俩一唱一和,怨命怪政府——难不成全球金融危机让他们的生活深陷危机?不过,听得出来,言若有憾,心实喜之,只是不想太刺激我罢了。如果像他们整天跟钱打交道的人都还有不满,那我岂不早该向他们贷款买条麻绳算了。我转移话题,问起以前的同学,他们一一道来,还互相补充,当然不是升官就发财了,非富即贵,都是人中龙凤,可惜我无法将他们的名字和人一一对应起来,否则也是可引以为荣的。他说明年是我们高中毕业二十周年,准备国庆期间搞一个特大的同学会,并热忱邀请我参加。其实同学会就跟国庆一样,每逢五、十周年一大庆,比资产,赛爵位,功成名就,人生得意。只是,只是平凡如我,我拿什么去参展,我的同学们?
好不容易缩短了十几年的距离又拉开了几十年。同学只好起身告辞,临别赠言,无非是联系电话,他往我手机上发了一个号码,便Bye-Bye了。刚要存储起来,却突然不知道该输入什么名字,问我姐,我姐也想不起他的大名,应是姓曾罢。我的小外甥灵机一动,建议我就输入“曾同学”。
曾同学!以后每每打开手机电话簿查阅起来,就会想起一句话,“曾同学少年……”呵,那都是前尘往事了!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