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天教育录242篇:国王与乞丐,谁比谁高贵

(2008-03-12 22:48:12)
标签:

教育

育儿

农民工

医院

国王

乞丐

生活随笔

语言

儿童

健康

 曹保印按:
    天天教育录作品系列的第二部《百日:一位父亲的札记》(2),已经交付出版社出版,预计春节后可以正式出版发行。今天发表的,将收入此后出版的作品中。还是老规矩,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曹保印所有,未经曹保印书面同意,谢绝转载、转发、出版等,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欢迎提供建议,欢迎真诚交流。
 

天天教育录:一位中国儿童的成长史242

2008年3月10日:国王与乞丐,谁比谁高贵

    这几天,天天的语言能力,已经开始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她能够在突然之间,发出“爸爸爸”、“妈妈妈”、“爸爸妈妈”的音节。尤其是,当她着急,或者由于什么事情想哭时,这些音节就会像受惊的小鸟一样,突然飞出来。

    每当太太听到这样的音节,就会特别高兴,笑容像鲜花一样美。的确,这是一种极其动人,又极其细微的美,只有第一次做母亲的女性,才能拥有,也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巨大的人伦幸福。母性在这个时候,得到充分展示。

    我当然也非常快乐,但与太太不同,我没有大喊大叫,而是会心地一笑。男性与女性相比,至少是我,敏感度要低一些。不过,幸福的感觉,应该是相同的。从这个角度看,理性的男性与感性的女性,差异并不大,只是表现方式有别。

    无疑,“爸爸爸”、“妈妈妈”、“爸爸妈妈”这些音节是动听的。而据我有限的视野所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孩子,在说出人生第一个词时,也都是这些音节。仅从这一点上看,最初听到这些音节的父母们,心灵的感受也应该是相同的。

    事实上,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有些伟人会说,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荣获“爸爸”或者“妈妈”这个称号。大家的心,其实是相通的,国王也罢,乞丐也好,在“爸爸”、“妈妈”的位置上,是一律平等和骄傲的。

    儿童是神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确是神的使者,不但可以把人的心变得柔软,也可以把人的心变得温暖。面对着自己的孩子,国王的感受与乞丐的感受没有两样,大家脸上的笑容,一样的动人,一样的沉醉,一样的灿烂。

    如果能够有这样一幅画,一边是国王抱着自己的小王子,另一边是乞丐抱着自己的小宝贝,大家都幸福地笑着,那么,它所带给人的,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震撼?从这样的一幅画面中,我们又将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人文启示?

    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只是常常忽略了欣赏与品味。我抱着天天,在医院儿童门诊看病时,就观察到每一个抱着孩子的父亲或者母亲,都一样的焦虑,一样的揪心;而一旦听说孩子没事儿啦,本来还是阴云密布的表情,突然之间云散日出,那种灿烂的神色,完全是达到极致的幸福。

    在我的眼里,这个时候、这种场合的那些父亲们、母亲们,真是只剩下“父亲”、“母亲”这样的身份,所谓白领、蓝领,所谓农民工、作家、职员、菜贩,统统不存在了。大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孩子的病,交流着、分享着。

    不仅如此,那种“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会在这个时候,不由自地流露出来。比如,在医院门诊大厅,我正抱着天天,站在喷泉边看水,看池里的游鱼,一位年轻的母亲,也抱着孩子在看,她的脸上满布焦虑。

    “你的孩子怎么啦?”这位年轻的母亲,小心翼翼地问我。

    “噢,没什么。”我说,“只是腿上有几小块硬皮,我们来看皮肤科。”

    “那您看,我家孩子该挂什么号?”她指着孩子头上的一个明显凸起的、鹌鹑蛋大小的包,这样问我,随后又说,“我们去了儿童医院,医生说是血管瘤,没啥事儿,我们不放心,想再来这家医院看看。您看,看哪个科好?”

    她的孩子刚满一岁,此时,像天天一样,也在看着喷泉。只是,这个孩子头上的包,突然之间让我也很是揪心,仿佛那是我的孩子一样。于是,联系到天天脸上的那一块毛细血管瘤——现在,它的颜色已经很淡很淡了,我回答她:“要不,你先看看皮肤科,听听医生的意见?是该多找几家医院看看。”

    “某某!”她大声地喊着丈夫的名字,“这位大哥说,挂皮肤科!”

    随后,我看到,她的农民工丈夫,赶紧跑到门诊挂号台,要求挂皮肤科。一开始,负责挂号的人还说,儿童医院看了说没事儿,那就没什么事儿,再看也还是一样;但最终,在他来回跑了两趟之后,还是给了一个皮肤科的就诊号。

    望着他们拿到就诊号后,一边向我说着“谢谢大哥”,一边匆匆忙忙到楼上去的身影,我的心情非常愉快,甚至可以说突然有一点轻松。他们的身影消失后,我柔情地看着天天的小脸,看着她的眼睛,忍不住轻轻地亲了亲她的小脸。

    在当今中国,固然存在着“农民工”这个明显带有歧视性的称呼;与之相应,“CBD高级白领”则明显透出一种掩饰不住的骄傲。然而,在医院的就诊大厅里,在医院的候诊大厅里,谁是“农民工”,谁是“白领”?大家都是父母亲。

2008年3月11日13时08分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